微粒贷征信查询遭质疑 近日,腾讯微众银行贷款产品微粒贷的征信查询方式遭到质疑。有用户称,只是打开了微信里的“微粒贷”看看,没想到微众银行居然就向央行查询了自己的个人征信记录,并记录了一次贷款申 ...
微粒贷征信查询遭质疑
近日,腾讯微众银行贷款产品微粒贷的征信查询方式遭到质疑。有用户称,只是打开了微信里的“微粒贷”看看,没想到微众银行居然就向央行查询了自己的个人征信记录,并记录了一次贷款申请,在其申请房贷的过程中被查出来。用户表示,微粒贷此举会导致个人征信污点,影响房贷的办理。
记者打开微信中的钱包,点击进入“微粒贷借钱”板块,手机页面显示“微信上可以借钱了”,如要点击进入“申请额度”,必须“同意微众银行查询人民银行征信记录授权协议及借款相关协议”。
对此,用户指责微粒贷并没有明确告知会查询个人征信记录,并直接以“贷款审批”名义去查询个人征信记录。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客服电话了解到,根据目前的相关规定,非本人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应当取得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
查询过多信用被“污”
市民黄先生也向记者反映,曾向小额贷款公司申请贷款,但最终因为他征信报告上查询记录过多,被拒绝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次数越多,申请贷款就会越难。”小贷公司客户经理告诉徐先生。
征信报告查询次数过多真的会影响个人信用吗?
据记者了解,在个人信用报告中,查询记录包括了查询日期、查询操作员、查询原因等内容。一家大银行房贷部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查询记录是银行发放贷款的重要参考项,若查询记录过多,确实会影响对客户的信用评定及放贷。
“如果一段时间内,信用报告因为贷款、信用卡审批等原因多次被不同的银行或其他机构查询,但查询记录却显示该段时间内,客户没有得到新贷款或成功申请信用卡,说明客户财务状况不佳,是否审批放款,银行就要考虑了。”徐先生告诉记者。
本人查询不算在内
记者注意到,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原因分为本人查询、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审查、贷后管理、贷款审批、异议查询等。但并非每一种都会影响个人信用,而其中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审查、贷款审批按风险要素看可以属于负面类。这类查询记录过多会产生不利影响。本人查询则不算在内。
也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征信报告中的查询记录并非“硬指标”,只是一个参考因素,具体情况因各家机构的标准而异。“如果个人征信情况本身很好,那么查询次数多也没有太大影响,查询次数影响的只是本身个人信用就有问题的那些人。”
沪上一家P2P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征信报告中的查询次数,他们并不在意,而是更关注信用记录本身。
业内人士提醒市民,要注意自己信用报告中的查询记录,发现信用报告被越权查询,一定要及时向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反映。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