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中信银行:穆迪下调中国信用评级缺乏客观依据

来源:中国网财经 2016-03-10 09:11:25

  国际评级机构巨头之一的穆迪日前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稳定转为负面,同时还将30多家中国国有企业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这25家金融机构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12家中资商业银行、3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3家 ...

  国际评级机构巨头之一的穆迪日前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稳定转为负面,同时还将30多家中国国有企业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这25家金融机构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12家中资商业银行、3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3家金融租赁公司、3家证券公司和1家资产管理公司。
  对此,中信银行表示,穆迪此次下调中国政府及金融机构的评级展望缺乏客观依据,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中信银行表示,首先从国内的经济形势看, 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潜力大、韧性强,有回旋余地,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改革将由“需求侧”转变为“供给侧”,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是去年6.9%的增速无论从增量还是质量上都是可圈可点的,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于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5%。尽管我国非金融实体的债务上升较快,但债务中以人民币计价的内债占绝大多数,财政赤字率也比较低,不容易发生债务危机。另外,外汇储备也并非越多越好,适度稳定的外汇储备更有利于当前的金融改革和宏观调控,提高货币政策度独立性。实际上,去年我国外汇储余额超过3.3万亿美元,虽然比上年有所减少,但仍保持着较高水平。因此,穆迪仅仅从债务上升、外储下降和改革的不确定性等方面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太过于片面,更应该看全面综合的数据指标。
  其次,中信银行认为,穆迪依据目前中国银行不良贷款提高、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显著增加以及信贷成本上升等因素,得出中资银行的资产质量恶化的结论也过于片面。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当前中国银行业重点领域风险是得到有效防控的,特别是在房地产贷款、产能过剩贷款、同业和理财业务以及表外业务风险以及防止外部风险传染等方面都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整体资产质量是可控的,不良贷款率波动也处于合理区间 。同时,我国银行业转型发展呈现积极变化,盈利保持正增长,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也相对充裕,并且正积极通过内源和外源渠道补充资本,持续提高拨备水平,损失吸收能力不断增强,有能力消化经营当中产生的不良贷款。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中国互联网征信创新共享峰会在京举行


中国青年网 2016-08-03 09:46:00

国家邮政局以抽查推进快递业信用体系建设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北京) 2016-07-18 09:44:29

信用债遭降级 基金频“踩雷”


国际金融报 2013-08-20 23:51:27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