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金融扶贫已为710万农户建档立卡 授信达2400多亿元

来源: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 2016-02-22 11:34:25

  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之一,金融扶贫促农脱贫作用日益明显。   多年来,贵州省农村信用社通过信用工程,为全省农户建档立卡,引导资金回流农村,缓解了农户“贷款难”;同时,金融夜校、金融服务“村村通”等,提升 ...

  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之一,金融扶贫促农脱贫作用日益明显。

  多年来,贵州省农村信用社通过信用工程,为全省农户建档立卡,引导资金回流农村,缓解了农户“贷款难”;同时,金融夜校、金融服务“村村通”等,提升农村金融水平,普及村民金融知识,降低了农村金融的服务成本,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村增收。

  全省各级农信机构通过建立信用县、乡镇、村、组以及信用户,形成了农村信用体系,截至目前,已为710万农户建档立卡,评定信用农户675万户,占比95%,授信总额达2400多亿元。

  目前,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300余亿元,占比近79%;农户贷款余额1600多亿元,占比56%。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021亿元,较年初增加176亿多元。

  目前,农信系统正着力打造信用工程“特惠版”。

  去年10月,省联社与省扶贫办、人行贵阳中支联合印发了《贵州省精准扶贫“特惠贷”实施意见》,为贵州省扶贫主管部门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提供的5万元(含)以下、3年期(含)以内、免除担保抵押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各地信合机构已为150万贫困户建档,评定信用农户141万户,授信金额530亿元,累计投放扶贫贷款达178亿元,其中“特惠贷”贷款10.7万户,贷款金额37.3亿元,有效满足贫困户的生产生活资金需求。

  大方光华村、贵定鸟王村、平坝二官村就是众多通过金融“活水”浇灌,依靠信贷资金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典型之一。

  大方光华村:外办超市挣大钱 家中务农亦生金

  大方县大山乡光华村,原本是个贫困落后的小村庄。

  然而,近几年,这个小村庄的名号越来越响,知道的人越来越多。

  这是为什么?

  事实摆在眼前,不信服不行:光华村很多人家都开设了超市,同时,超市加盟成员已扩展至其他村寨的200余农户,超市地点已从贵阳周边发展到安顺、毕节、贵安新区等地,年销售额超过亿元。

  这些超市成就了光华村的传奇。

  如此耀眼的光环,令人难以想象,数年前,光华村还是个贫困村——2012年底,800余户、2000多人的村子,贷款余额尚不足700万元。

  光华村的快速发展,是近年的事。

  光华村发展农业产业,种蔬菜、西瓜、李子、葡萄、桃子等经果林,开商店、搞加工,无一不需求资金。

  2011年,在贵阳打工的光华村村民张贵旭打算自己创业,凑足10万余元本金,又想方设法从信用社贷款15万元,在贵阳市乌当区朱昌镇开起了超市。

  一年下来,超市盈利30余万元,张贵旭不仅还清了贷款,还有不少节余。

  同村的亲戚见状,便纷纷仿效,到贵阳开超市。

  于是,“开超市赚钱”的消息,很快在光华村传开。

  家有积蓄的村民,纷纷来到贵阳小河、乌当、开阳、修文等地开超市。

  张贵旭等“元老”主动帮助新入行者找门面、谈价钱、联系供货商,统一命名“黔诚连锁超市”。

  缺少资金的,眼巴巴看着人家发财,便向信用社申请贷款开超市。

  2013年10月,面对雪片般飞来的贷款申请,新上任的大山乡信用社主任罗忠烈带队到贵阳,对村民开办的超市进行调研。

  当时,光华村38户村民开设了52家超市,有的农户开2家以上。

  罗忠烈等人对超市经营状况做了详细分析,认为风险低、利润稳定、值得支持。

  目前,光华村贷款余额已超2700万元,一部分用于村内发展种植、养殖、加工、运输等产业,另一部分用于开超市。

  村民彭顺勇除了开超市,还买了货车跑运输,并从信用社贷款10万元,与人合伙承包100余亩山地,种植晚熟李子;陈万元等5户村民,则贷款发展养鱼产业……

  贫穷落后的村子一天天繁华起来。

  看招

  开办超市,三、五万元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为此,信用社根据实际情况,提高了光华村村民的授信额度,最高可达20万元。

  另外,通过“五户联保”,最高可放贷60万元,极大地满足了村民经商的资金需求。

丹寨县农村信用联社的员工上门给龙泉镇新塘村村民莫安周发放“特惠贷”金融卡。
有了“特惠贷”的支持,莫安周打算扩大养猪场的规模,专心当个养猪大户。
安周展示着刚领到的“特惠贷”金融卡,对未来充满信心。

  特惠贷进村寨 产业活幸福来

  2015年,丹寨县大力推行“特惠贷”金融扶贫项目,切实解决农村贫困户贷款难、融资难问题。目前,全县共有2924户贫困户拿到了摆脱贫困的“第一金”。

  据悉,截至2015年底,丹寨县信用联社为全县的贫困户建档立卡达1万多户。

  其中,信用评级户数9056户,授信户数8063户;此外,贷款户数2924户,贫困户获得“特惠贷”小额贷款占比32%。

  这一举措每年将为全县贫困贷款户节省利息300余万元。

  “特惠贷”是由农村信用社向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中有贷款意愿、有创收增收项目、有创业就业潜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农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除担保抵押、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的特惠金融信用贷款。

  贵定鸟王村:家家户户有茶园 制茶作坊一把把

  3月就要采春茶,春节过后,茶农们就忙得脚不沾地。

  “这几天得把采茶工定下来,工钱要和人家讲好,不然到时候去哪里找人?”

  “坡上的茶也要把细点看好了,园子里头离不得人。”

  2月15日,在贵定县云雾镇鸟王村,见到茶农金跃宏时,他正嘱咐家人。

  金家有37亩茶园,种的是久负盛名的鸟王茶,再加上茶青加工,年收入30万元以上……茶叶,可谓是一家子的“金饭碗”。

  过去,金跃宏却觉得种茶“劳心劳力不找钱”:因为资金匮乏,扩大规模都做不到,更别说精细种、深加工了。

  粗放式种出的茶叶“含金量”低,怎能称作“金饭碗”?

  成为“金饭碗”,还是近几年的事。

  靠着“有借有还”、积累信用,金跃宏的授信额度逐年增长。如今,有了贷款支持,他家不仅扩大了茶园面积、办起茶叶加工作坊,还在县城购买了门面。

  村民雷作绿家眼下正在修建新房,把一楼作为茶叶加工厂的厂房。

  为了建厂房,雷作绿贷了16万元的款。背了贷款的雷作绿一点都不心慌,家里有茶园、有茶厂,不怕还不上贷款。

  2014年,云雾镇创建信用乡镇,鸟王村成了信用村,村民贷款利率有所下调,村民不仅贷款方便,融资成本也跟着下降了。

  如今,鸟王村家家户户有茶园,少则几亩,多则数十亩;全村规模茶叶加工户40多户,零散的作坊则有上百户。

  昔日贫穷的鸟王村,如今新房林立。

  产业越发展,资金需求越大。目前,全村贷款余额已超1100万元,与2007年比,增长11倍还要多。

  看招

  过去的鸟王村村民多数说苗语,语言不通,与外界交流极少;不仅劳作水平低,更谈不上商品意识。

  借助金融服务,鸟王村有了资金发展生产,更加强了与外界的沟通交流,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平坝二官村:信贷资金帮大忙 产业之花渐次开

  要说春节哪里年味最浓?肯定是农村了,杀年猪、耍龙灯,别提多热闹啦!

  可是今年春节,比起乡邻的热乎劲,平坝区天龙镇二官村村民肖日刚一家则显得“冷静”多了,备下的年货就是应应景,走亲访友俱都“快去快回”。

  “新房子快完工了,要忙的事太多,顾不过来。”肖日刚说。

  以前,盖新房,他只能想想而已。

  48岁的肖日刚,家庭困难,当年贷款3000元钱,才把媳妇娶进门。

  2015年,特惠贷的5万元到手,肖家的好日子便开了头:治病欠下的债还上了,扩大蔬菜种植的资金有着落了,打工的收入可以先拿来装修新房子了……

  这一切源于“金融扶贫帮大忙”。

  位于平坝与安顺之间的二官村,临近贵黄、清黄高速公路,耕地近1.6万亩,种植条件较好。

  于是,一些有商品意识的村民,开始发展蔬菜种植,然而,“资金奇缺”成了制约他们发展的“桎梏”。

  机会来了:平坝信用社开展“信用工程”创建,2009年,二官村成为双龙镇第一个信用村,800多农户被评为信用户,全村授信金额3100多万元。

  2015年下半年,特惠贷的推出,大伙又赶上了好机遇。

  充裕的信贷资金,为二官村的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村民通过“借鸡下蛋”,把土地利用起来,发展大葱、辣椒、西红柿等蔬菜种植,获得了“第一桶金”后,又拓展到养殖、运输、销售、建筑等多个领域,村民发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村民肖盛兴夫妻俩贷款20万元,在村里建起房子,办了家幼儿园。

  眼见生意红火,肖盛兴的心也跟着“大”了,打算增添设施、扩建场地,以便招收附近村寨的孩子,希望再贷20万元。

  对此,双龙支行行长李光红很爽快地表示“没问题”。

  随着金融扶贫的推进和深入,一幅幅脱贫致富的生动画卷在二官村渐次展开——

  村民王秀峰首次贷款仅有5000元,用于购买拖拉机跑运输,此后一路增长到4万元、9万元、20万元、50万元,又跑运输又开商店,资产超百万元。

  肖日顶贷款50万元承包工程、张绍荣贷款15万元搞养猪、董天军贷款9万元养鸡……

  在信贷资金支持下,村民大力发展种植业,肖玉平种植3亩大葱,收入2万多元;肖兴国种植14亩,收入10余万元;肖兴琼收入4万多元……

  目前,二官村贷款余额已超3400万元,存款余额也达2000多万元,贷款农户已有500多户。

  只要有需要,户户都能贷到款。

  村里还引进了蔬菜种植龙头企业——贵州高山大丰蔬菜公司,扩建了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过4000万元。

  前来交易的不仅有本村及附近农户,还吸引了周边县市甚至遵义等地的种植户“倒上门”销售。

  看招

  “二官人的诚信如同品牌,成了资源。”村级信贷联络员张绍红说。

  2003年起,张绍红担任二官村的村级信贷联络员,核定贷款、崔交、并清收利息,如同村民与信用社之间的“二传手”。

  二官村能成功打造信用社,长期获得金融支持,金融业务健康发展,像张绍红这样走村串寨的信贷联络员功不可没。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8亿人纳入征信体系只是一个开始


网络 2013-12-14 13:25: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