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的第一个月就要过去了,在上一个月中,各类信用风险事件也频频而至,继上周13青岛SMECN1出现兑付困难最终由中债增信进行代偿后,本周又有一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13宁德SMECNII001发生兑付危机。这两次风险事件中涉 ...
16年的第一个月就要过去了,在上一个月中,各类信用风险事件也频频而至,继上周13青岛SMECN1出现兑付困难最终由中债增信进行代偿后,本周又有一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13宁德SMECNII001发生兑付危机。这两次风险事件中涉及的风险企业有青岛三特电器集团、重汽集团福建专用车有限公司、宁德市夏威食品有限公司。此类风险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也能反映目前一些细分行业的困境。
临近农历新年以及近期市场利率的不断上行,本周信用债发行量仅为1492.27亿元,同比上周大幅下降53%。各类机构交投偏清淡,信用债现券共成交7352.15亿,同比减少9%。其中银行间成交7911.83亿、上交所99.95亿、深交所69.36亿。
钢铁、采掘、机械等行业持续不受待见。主要表现为发行量的继续减少、中长期债券难以发行、以及发行利率的持续高企,而就在25日,财政部公布去年全年国有企业的营业总收入以及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4%,6.7%,为十三年以来第3次在国有企业领域发生利润下降。其中钢铁,煤炭等领域首当其中。因此可以预见,此类行业信用利差的继续扩大将成为必然,泥沙俱下的情况下筛选合理风险定价债券的难度将进一步上升,目前推荐以回避为主。
电力债券受到追捧,发行利率处于低位。其中大唐集团、华电集团、龙源集团等包揽短融融资成本最低前三甲,发行利率普遍在2.7%左右,与同期国债相比只差30-40BP左右。而近期恰逢寒潮,冬日取暖需求高企,对于电力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电力企业的短期盈利,投资者对其短融债券的顺利偿付有很大信心。
基建投资开始加码,企业债发行量持续上扬。近一个月来,企业债发行量持续上扬,从募集资金用途上看,除置换存量债务外,多用于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地铁线路建设等基建投资。而在专项债、PPP模式的再次推广下,今年企业债供给存在更大的增长空间。
本周整体利率结构曲线继续上行,银行间1-3年期债券上行幅度稍快于5-7年期,而交易所债券则恰恰相反。我们认为这两者间的分化或许是由于市场及投资者性质不同所致。第一,银行间市场以商业银行为主,节前资金需求更为强烈,因此相对于长期债券而言,短期债券出现一定抛售以弥补资金缺口,而长端来看,经济悲观预期仍在,上升幅度受到牵制。第二,从交易所而言,打新不再占用机构的大量资金,因此对于短端债券的抛压减小,而在信用风险持续浮现的背景下,机构对久期较长的债券而带来的增量信用风险依旧心存疑虑,从而带动长端上行。
从信用利差上看,各期限国债的收益率在本周三达到月内高点后开始回落,但各类型信用债收益率持续保持了一个相对上行的趋势,并且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国债。因此本周整体信用利差再次出现相应上行。其中企业债与中短票据情况类似,信用利差上行幅度普遍在3-10BP之间,流动性最好的AAA级1年期债券也出现了10BP左右的上行。中高评级债券的信用利差区间保持在自06年以来的低位。
在信用风险的持续出现的背景下,投资者依旧需要以防风险为主。在上周农行,中信纷纷爆出票据风险案件后,票据市场收益率大幅上行,而票据贴现融资作为中小企业资金周转的主要途径,其利率的上升将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而在节前资金市场波动、各市场各期限债券在上行中出现分化时,低杠杆操作应成为各类机构的投资策略,并且可根据两大市场的特征进行久期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