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势不可挡,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问题也引发许多讨论和争议,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昨日指出,互联网金融主要有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的风险,而信用中介比互联网支付操作更具风险。 从 ...
互联网金融势不可挡,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问题也引发许多讨论和争议,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昨日指出,互联网金融主要有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的风险,而信用中介比互联网支付操作更具风险。
从互联网金融发展而言,风险在两大领域都存在,比如支付中介,央行也出台一些东西,刷脸辨识,扫码支付等,目前也采取如单一账户转让资金量等措施进行限制,郭田勇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大讲坛上坦言:“从互联网金融涉及领域,风险更大是在信用领域,包括P2P、众筹,互联网+各类行业,类似于帮助这些行业融资的这些‘+’,都是吸引融资的范畴。”
但是信用中介风险较高,郭田勇指出:“首先,现在这个社会流行一个词“资产荒”,好的资产不多,银行不良率高,而且放贷非常谨慎,犹如伯乐寻找千里马,有种天下无马的感觉”。此时,大家可能会疑惑大型金融机构找好项目都这么难,P2P又能找到什么好的项目呢?特别是在这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从资产领域来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如何?他认为有这种担忧是很正常的。
其次,部分金融业内人士将“互联网金融公司”归类为乌合之众,认为机构工作人员缺乏从业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其专业化水平有所担忧。
最后就是对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经营模式存疑,郭田勇以刚性兑付行为为例说明:“刚性兑付源于传统银行业,往往越小的机构承诺刚性兑付的金额越高,现在有这种趋势,银行承诺5%的收益率,金融信托类可能承诺8%~10%,到了P2P就有13%~15%,这样经营管理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不过尽管风险存在,但郭田勇也指出互联网金融给现代金融业发展带来进步,如明显降低交易成本,服务覆盖了长尾客户,服务到以前传统金融机构鞭长莫及的一些领域。从郭田勇看来,它同时给金融带来新理念新东西,比如说大数据运用是对传统金融风控手段的改进等。
“面对这种情况,互联网金融风险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但是由于它带来内生性的进步意义不可忽略,日后如何规范监管互联网金融就要仔细拿捏”,郭田勇表示。
以P2P网贷行业为例,据零壹财经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10月底累计平台数量已达到3598家,其中正常运营平台为2520家,问题平台达到107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