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银行联手工商惩戒企业失信 包括限制融资授信

来源: 2015-09-10 14:39:37

工商局与银行正式联手,信息数据互通,专治企业各种不守信。9月9日,青岛市工商局与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联合签署了《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青岛因此成为全省首个 ...

工商局与银行正式联手,信息数据互通,专治企业各种不守信。9月9日,青岛市工商局与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联合签署了《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青岛因此成为全省首个采取该项措施的城市,在国内也居于各城市前列。根据备忘录,工商部门掌握的企业信息将纳入银行的征信平台,银行的“失信名录”也将共享给工商部门,今后,企业及法定代表人一处失信,将处处受限,甚至连仕途都会受到影响。

首次实现信息共享

青岛市工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确定联合惩戒以后,有着明确的惩戒对象。即“违背市场竞争准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存在侵犯商业银行利益、未履行信息公示义务等违法行为,被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并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予以公示的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因金融失信行为被金融机构列入失信名单的企业及法定代表人。”

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接受多个领域的监管,但长久以来,领域之间各自独立,信息不对称,企业在这个领域里违法失信,顶多在该领域受到一些惩戒,而在其他领域里照样风生水起,丝毫不受影响。因此,要实现对失信企业的跨领域惩戒,首先要击碎不同领域间的信息壁垒。

欠贷骗贷,将不能任高管

对于失信的企业及法定代表人,两个部门可是想了不少绝招,专治各种不守信。市工商局方面,将根据人民银行推送的信息,对当事人在注册登记及授予荣誉等方面给予限制,其中,对于因恶意欠贷、骗贷、诈骗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行为的个人,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的或者所负数额较大的银行债务到期未清偿的当事人,限制其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于因恶意欠贷、骗贷、诈骗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行为造成违法经营的企业,限制其参与省、市著名商标的申报和省、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荣誉的申报。

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方面,将市工商局推送的信息纳入征信平台,由金融机构对当事人在融资授信、授予荣誉等方面给予限制,包括对注销、吊销营业执照企业融资授信申请,金融机构将予以拒绝;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并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予以公示的企业信息,金融机构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在融资授信活动中对当事人进行必要限制;已经获得贷款申请续贷的,金融机构对当事人进行必要限制。

信用惩戒范围将更广

据了解,今后,将通过建立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失信约束机制,极大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和公信力,形成失信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联防机制。

据介绍,8月份,青岛市刚刚被确定为11个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之一,下一步,青岛市将研究出台法人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管理办法,鼓励成员单位实现信息共享,发挥行政、司法、金融、社会等领域的综合监管效能,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资质认定、财税补贴、政府采购、银行信贷、国有土地出让、企业上市、税收征缴、劳动用工、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授予荣誉称号等各个方面都建立起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失信约束机制,对违法失信主体予以限制或禁入。

据悉,岛城目前的信用建设工作已经铺开,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基础上,初步建成企业法人、个人和非企业法人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等3个基本数据库;依托电子政务云平台和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立市级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信用中国”网站互联互通。

本报记者 王媛

■延伸

失信企业及个人将处处受限

“市场化约束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可行路径。”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副行长顾延善表示,通过与青岛市工商局的数据共享,全市金融机构都将在贷款审批过程中查询相关信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控制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授信,“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角度看,这种限制性措施是一种市场性惩戒手段。”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纪金亮称,以往对失信企业及当事人实施的是行政惩戒、司法惩戒,“现在有了第三种惩戒,也就是市场惩戒,加大了企业和当事人的失信成本。失信以后代价很高,到哪里都受限,做什么事都受限,这样就使得每个企业、每个公民都自觉地重信誉、讲诚信,最终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据介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金融业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大量不良贷款困扰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于是,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建成了全国统一的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也就是企业和个人两大征信系统。截至2014年末,企业征信系统收录青岛市10多万户企业借款人信息,信贷余额8060亿元;个人征信系统收录全市640万个自然人信息,涵盖信贷账户90余万个,信贷余额2344亿元。青岛市45家银行机构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月均查询量达到17万余次。逃废银行债务的主体,将面临银行的共同制裁,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8亿人纳入征信体系只是一个开始


网络 2013-12-14 13:25: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