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水果生意的,以前贷款都要找人担保,很多人都不愿意担保,现在没这么麻烦了,个人信用就可以进行贷款。”莲都区老竹畲族镇老竹村村民吴新富对于这几年生活的变化感慨万千。 在老竹村,多为50岁左右的 ...
“我是做水果生意的,以前贷款都要找人担保,很多人都不愿意担保,现在没这么麻烦了,个人信用就可以进行贷款。”莲都区老竹畲族镇老竹村村民吴新富对于这几年生活的变化感慨万千。
在老竹村,多为50岁左右的中年人,以种植果蔬、白莲、香菇木耳以及养殖禽畜,发展农家乐为主。邮储银行水阁支行信贷联络员刘艺介绍,现在邮储银行利用人民银行建设的“农民信用信息系统”,与村委合作,创新“整村授信”。村委推荐贷款人,银行再审核。“老竹村‘整村授信’2000万,村民贷款基本都是保证信用贷款,最高贷款30万,现在3-5个工作日即可办理,已经发放七、八十户人家,1000多万贷款。”刘艺说。
据了解,丽水从2009年开始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信用县“四信”联动创建。同时,扩大农户信用信息系统中非银信用信息采集范围,推进农户、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三位一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前,已成功创建信用村869个、信用乡38个、信用县2个。“信贷惠德”,以文明作担保、以诚信作抵押,促进了农村德治。
开展6年多来,不知不觉中,村民守信用成为新常态,信用文化在农村大地生根发芽,农村的金融生态环境也越发优良。
“整村批发、集中授信”是丽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最为集中的体现。随着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通过下沉服务,把触角深入到农村。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总部设在浙江台州,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来到丽水之后,他们不仅没有“水土不服”,反而是“入乡随俗”,追随“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浪潮,一条腿专注服务小微企业,另一条腿开始进军农村市场,大力为“三农”服务。
“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泰隆银行松阳县支行2014年存款6亿元,其中,5亿来自农村,服务2万多农村储户。”据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陈明亮副行长介绍,泰隆在松阳县就只有一家支行,金融网点不多,但服务的农户却非常多,这也体现了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成果:农村金融环境优化之后,银行业金融机构把触角更深层次地延伸到了农村。
温州银行丽水分行副行长吴振勇感触颇深。他说,几年前,很多商业银行做农村市场的动力不大,因为在城市市场就可以轻易赚取利润,规模效益明显,而农村市场成本高,效益却不明显。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农村市场,除了经济下行、城市金融风险增高的因素外,更为重要的是农村金融环境越来越好,丽水从2006年开始的系列改革,已经经历了量的积累,如今实现了质的飞跃。诸如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已经为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市场铺好了路。
其实,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不断向农村延伸触角,从农户贷款不良率中,就可以最为直观地找到答案:截止2015年7月底,丽水市农民基本产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15.94万笔,累计发放贷款182.66亿元,但贷款不良率仅为0.12%,其信贷资产质量远高于其他贷款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