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信用利差持续收缩之谜

来源: 2015-08-01 23:54:41

  摘要:  短期来看,大部分打新基金已经完成了向债券型基金的转型以及赎回后涌入理财的配置资金大量买入了信用债,未来增量资金是否还能。从绝对收益上讲,部分中高等级信用债到期收益率已经低于理财利率,非标 ...


  摘要:

  短期来看,大部分打新基金已经完成了向债券型基金的转型以及赎回后涌入理财的配置资金大量买入了信用债,未来增量资金是否还能。从绝对收益上讲,部分中高等级信用债到期收益率已经低于理财利率,非标、PPP和城镇化基金等债权型产品(只要地方政府有融资需求),过高的信用债估值在积累调整的风险。

  从中长期来看,在人口红利大拐点下,房地产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难堪大任,与房地产开发有关产业链持续面临产能调整压力。但在底线思维下,产能出清的进程是渐进和缓慢的,在这种挤出效应下,新增长点在短期内很难大规模形成。因此,在“基建托底稳增长+产能渐进调整+新增长点青黄不接”的稳态中意味着“压低信用溢价+新增长点可分流的流动性有限”,而负债端调整缓慢决定金融机构风险“强”偏好,挤出“利率”青睐“信用”将成为中长期趋势,信用利差收敛会一直收敛至“拖”不下去的时候。

  正文:

  一、与宏观经济下行趋势背离的信用利差信用债疯狂的行情正在上演,交易所各期限信用债绝对收益率已创下2012年以来的新低,银行间3年期AAA中短期票据收益率由月初的4.09%下行至3.81%,下行近30BP,亦创2012年以来的新低,对应的3年期AAA中短期票据与3年期国开债信用利差亦降至49BP,已降至历史四分位数。

  信用债定价基本都采用的是“基准加点法”,其基本思想是以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为基础加上一定的利差以反映对投资者购买某信用资产违约风险的补偿。毋庸置疑的是2011年至今中国经济增长中枢是不断下移的过程,理应反映的是企业债务压力上升,信用风险不断暴露,信用利差走阔的过程。但与事实截然相反的是信用利差在这几年来是不断收窄的。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央行新规明年起实施 多家银行已取消信用卡超限费


扬州网-扬州日报 2016-11-22 09:44:21

携程用户信用卡 机密信息遭泄露


网络 2014-03-24 20:14:08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