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地下综合管廊:未来城市的主动脉

来源: 2015-07-31 20:43:22

  地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地下钢筋混凝土的隧道内,各种管线林立、纵横交错。这些管线向城市的每个角落源源不断输送着水电热等能源,这里既是城市的“主动脉”,也是“生命线”。  地下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 ...

  地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地下钢筋混凝土的隧道内,各种管线林立、纵横交错。这些管线向城市的每个角落源源不断输送着水电热等能源,这里既是城市的“主动脉”,也是“生命线”。

  地下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是指为电信、电力、燃气、供水等各类公用类管线盖一个共同的“房子”,位于地下约3米处,这个“房子”一般小可通人,大可通车。

  地下综合管廊一般分为干线、支线、缆线管廊,干线主要建在城市道路中央下方,是“主动脉”,支线、缆线主要建在道路两旁的人行道下,是“毛细血管”,整体构成一个系统的地下管网系统,覆盖城市每一个角落。

  虽然地下综合管廊在国内还是个新鲜词,但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法国大文豪雨果的《悲惨世界》里,就有对巴黎地下错综复杂的下水道系统详细描述。

  世界上最早的综合廊道出现在巴黎,始建于1883年,是以排放雨水和污水为主的重力流管线系统,管网纵横,排污口、蓄水池众多。后来,通过在管网内部铺设供水管、煤气管、通信电缆、光缆等,进一步提高了管网的利用效能。

  1893年,德国汉堡开始在街道两侧人行道下建设综合管廊,收容煤气管和自来水管。20世纪50年代,德国每个城市都通过立法,对地下管道建设进行管理,成立公共工程部,负责系统的规划、建设与监管。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共同沟建设最先进的国家之一,1926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针对地震导致的管线大面积破坏,从防灾角度在东京都复兴计划中规划建设综合管廊。

  1958年,北京建设了全国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21世纪初,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结合重点建设探索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北京中关村(9.95, -0.33, -3.21%)西区建设了1.9公里,昆明市结合新建道路建设了33公里,广州大学城建设了17.4公里,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了6.4公里,珠海市横琴新区建设了33.4公里等。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城市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还有很多用武之地,包括垃圾的真空传输也可以在地下完成,例如日本在管廊中留一个空间,从这里把垃圾自动送到垃圾处理厂。地下管廊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地下物流系统,比如将蔬菜通过地下管廊从郊区运往市中心,在一线城市可以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