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集中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犯罪行为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对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7月22日正式施行的两个“司法解释”进行了解读,同时公布了4起因被执行人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 ...
7月27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集中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犯罪行为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对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7月22日正式施行的两个“司法解释”进行了解读,同时公布了4起因被执行人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而被处罚的典型案例。
女子独占丈夫赔偿款被判刑
2012年9月,在新疆打工的杜某因工死亡后,其家属韩某获赔83万元。但韩某没有向杜某的父母支付应得的赔偿款项,而是将巨款据为己有。没有拿到赔偿款的杜某父母只得将韩某状告至法院,顺庆区人民法院判令韩某支付死者杜某的父母共计30余万元。
判决生效后,韩某故意隐藏财产,致使判决无法执行。法院依法对其进行司法拘留,但韩某仍拒绝履行法院判决,后被检察机关以涉嫌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提起公诉。
今年7月,蓬安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定韩某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
“老赖”无法购买机票 无奈主动履行判决
2014年12月,李某向西充县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王某提供劳务受害责任纠纷案,要求王某支付赔偿款6万余元。但王某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被法院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来,王某欲到银行贷款,发现无法办理贷款业务;当其欲前往澳门,却被告知无法购买机票,更无法出境。无奈之下,王某主动到法院请求支付案款以从失信人员名单中“消失”。
据市中级法院协调处处长罗泽民介绍,一旦进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便会被限制消费,被执行人的“生活档次”将明显降低。
被纳入黑名单 9种消费被明令禁止
罗泽民介绍,根据7月22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消费后,其乘坐飞机、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等处消费;购买不动产及非经营必需车辆等九种消费行为被明令禁止,其中甚至包括不得旅游、度假,不得购买高额保险,其子女也不得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