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信息涉及全市50家单位、1761条信息事项的《武汉市信用信息目录(试行版)》正式出炉。长江日报记者昨日从市发改委获悉,武汉诚信建设正进入加速轨道:全市社会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在本月底前上线运行; ...
收录信息涉及全市50家单位、1761条信息事项的《武汉市信用信息目录(试行版)》正式出炉。长江日报记者昨日从市发改委获悉,武汉诚信建设正进入加速轨道:全市社会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在本月底前上线运行;年内《武汉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试行办法》也将出台。
信用信息目录分《法人信用信息目录》和《自然人信用信息目录》两个子项,共涉及26家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24家相关部门,涉及法人信息事项1456项,自然人信息事项305项。信用信息主要分为一般信息、失信信息、荣誉信息三类。目录意在规范部门、行业信用信息记录建立,完善部门、行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系统,为信用信息归集、整合、更新夯实基础。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武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初步构想,我市信用信息全覆盖要通过以下层级实现——各部门、行业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鼓励社会征信机构建设征信系统;市社会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归集、整合各领域信用信息,并实现交换共享;“诚信武汉”网站公布可向社会公开信用信息,并提供信用记录授权查询服务。
目前,社会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已从公安、工商、社保、税务、食品药监、质量监督、商务、城建、交通、环保等20多个部门采集了1035万条个人信用信息,58万条法人信用信息。
市发改委还透露,武汉市两年后基本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框架,202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信用武汉”建设水平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