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央行开始对首批入围个人征信牌照的机构再次进行调研。此前,央行于1月5日发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 ...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央行开始对首批入围个人征信牌照的机构再次进行调研。此前,央行于1月5日发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
如今6个月的准备期限已到,个人征信牌照发放进入最后的倒计时。据悉,首批个人征信牌照有望在本月底发放。此前我国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正规军”只有央行一家。
目前,央行的个人征信中心收录的自然人数达8.6亿多人,其中3亿多人有信贷记录。尽管央行的个人征信中心拥有庞大的数据,但数据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数据时效性、全面性和层次性上仍存在短板。
另外,央行征信系统基于信用卡还款记录、贷款还贷记录等债务数据,仅覆盖了23.7%有债务数据的用户,这使得更多无信用卡、无借贷记录的用户被排除在征信体系之外。
除了自身数据存在短板外,出于信息安全等考虑,央行征信的应用场景同样有限,许多小贷公司和民间机构尽管有强烈的个人征信数据需求,但并不在央行征信系统服务对象之列。融360金融搜索平台CEO叶大清曾表示:“现在只有银行接通了央行征信系统,大部分的小贷公司和全部的P2P还没有接入。”
民营机构的加入有望弥补“正规军”的短板。此次入围个人征信牌照的8家民营机构,背后不乏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尽管在数据来源和征信业从业经验等方面各有不同,但却拥有几乎相同的个人征信业务标签——“大数据”。
与普通消费者发生直接关系的民营机构在商业信息数据方面确实具有一定优势。阿里巴巴旗下的芝麻信用拥有淘宝用户的经营情况、资金往来信息、消费支出数据;腾讯征信积累了大量个人社交信息;依托平安银行的深圳前海征信公司拥有大量银行信贷信息及支付清算数据;拉卡拉征信掌握大量小商户刷卡记录和个人公共事业缴费记录……他们的加入被认为将进一步消除金融借贷中的信息不对称,拓展个人征信的覆盖面和层次性。
另外,民营机构的“大数据”或许还能推动个人征信由金融信贷向日常生活渗透。有机构和媒体预测,未来,除了金融方面的应用,个人征信还将被应用于日常的打车、租房、招聘甚至是婚恋。这些预测或多或少掺杂人们对这8家民营机构数据积累的联想,由此,也引发了对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担忧,有媒体直接发问:“谁来为征信机构的信用打分?”
不少专家也提醒,要警惕放开个人征信系统带来的个人隐私泄露风险。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表示:“普通的互联网数据具有不可识别性,而征信涉及的数据和普通互联网数据是不同的,可能会侵害到个人隐私。征信机构需要加强风控体系建设。”
我国征信业务目前还处于起步爬坡阶段,有券商机构测算,目前个人征信规模仅为2亿元左右,但个人征信市场空间未来将超过1000亿元,增长空间巨大。
诚信社会的建设需要社会各行业的共同参与,而对于此次入围的8家民营机构而言,在广阔的市场前景面前,除了市场竞争与业务创新外,还需要牢记道德法则。正如一些业内人士提醒:“征信业务的社会责任大于商业目的。”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