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集体出招,纷纷推出“N大举措”推进提速降费。然而,三家运营商的新套餐、新价格却遭遇大量用户吐槽,“设计不合理”、“价格还不够低”甚至“为何不降反升”等抱怨声渐起。(据新华 ...
5月15日,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集体出招,纷纷推出“N大举措”推进提速降费。然而,三家运营商的新套餐、新价格却遭遇大量用户吐槽,“设计不合理”、“价格还不够低”甚至“为何不降反升”等抱怨声渐起。(据新华网)
既然运营商公开宣称是“降费提速”,就应该兑现承诺而不是绕弯子、打折扣。但令人遗憾的是,个别运营商的“方案”仍“迷雾重重”。以中移动的“降流量包费”为例,中移动此次推出了“10元1GB夜间流量套餐,低至0.01元/MB”(夜间23:00至次日早7:00)。一些媒体随即“吐槽”称:便宜的流量包时间设置在了半夜,这是藏了小算盘的真降价还是“坑爹”的假优惠?
第二个令人质疑的地方就是所谓的“宽带提速”。总理话音未落,运营商就立马“提速”,说明此前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是完全可以完成“提速”任务的,而此前一直不提速,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并且,三家运营商表示的“免费提速”、“免费更换光纤”,本质上仍是以“提速”来获得更大的收益。运营商“免费提速”的背后,实际上会获得更多更高的“未来收益”,因为10兆网速的收费标准肯定会比4兆网速的收费标准高。这意味着,虽然网速提升了,但收费标准也“水涨船高”。这样的“免费提速”,究竟是“赚了”还是“让利了”很难说得清,也难免让消费者质疑。
显而易见,运营商并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提速降费”方案,反而是琢磨出了花样繁多、错综复杂的各种新套餐,带有限制条款、使用条件的资费说明,看不出到底是在降费还是在促销,让公众“雾里看花”,莫衷一是。而运营商们要想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就应以“诚信”为本,降价就要真降,速度也要真的提起来。只有“做的比说的更好”,运营商才会不辜负消费者的期待,也才会赢得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