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吉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在显著位置就能看到这20类不准公职人员参加的饭局情况。这20类饭局包括:上下级之间搞互相吃请、同城之间安排公务用餐、接受基层单位吃请、接受异地接待、接受村级组织安排的吃请、企 ...
打开吉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在显著位置就能看到这20类不准公职人员参加的饭局情况。这20类饭局包括:上下级之间搞互相吃请、同城之间安排公务用餐、接受基层单位吃请、接受异地接待、接受村级组织安排的吃请、企业安排的吃请、带有公务接待性质的夜宵、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吃请、接受可能影响公务执行的吃请等内容。(5月18日新华网)
各地纪检监察部门为了预防公款吃喝等“舌尖上的腐败”可谓是煞费苦心。除了吉林省的“饭局黑名单”,杭州市对“饭局”提出了“谁买单、和谁吃、在哪吃”这三问,昆明晋宁为饭局标准设下了一个“四看三约束”。制度约束在前,无数“吃饭吃出问题”的教训在后,领导干部们赴宴前必然会有所迟疑和思考,甚至会为了“保险”推掉一些不必要的宴请以求安全。因此,这些“饭局黑名单”在预防“舌尖上的腐败”上还是发挥了不晓得震慑性、约束性作用。
但一纸黑名单就真的能管住领导干部那张“五香嘴”?事实恐怕不尽然。个别领导干部乐于赴宴并非为了吃几盘山珍海味、珍馐佳肴混个“肚饱”,而是为了和宴席上的一些人拉近距离、扯上关系。接待上级领导、接受商人和下属宴请,在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时,吃了什么、喝了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而是背后可能带来的潜在利益。今天设计了20类公职人员不能去的饭局,难不保明天就有换汤不换药的第21种饭局。君不见“八项规定”刚出台时,还有个别干部用矿泉水瓶灌美酒,试图瞒天过海、暗度陈仓?可见只出台“禁令”、“黑名单”,而没有配套的严厉惩处,管得住一时却管不住一世。
要真正管住领导干部的一张“五香嘴”,除了出台“饭局黑名单”,更要把查出办法、惩罚措施等“配套设施”一并公示,才能让个别乐于参加各种宴请的领导干部投鼠忌器,不敢越过红线、跨过禁区。其次,还要“蛇打七寸”,抓住“公权力监管”这个牛鼻子。唯有让权力套上名为“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转,彻底斩断彼此间的利益输送链条,才能让上下级之间、官商之间的交往回归正常,才会让各类“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饭局销声匿迹。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