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的跑路潮,到2014年的繁荣发展,P2P逐渐进入监管的视野,逐渐走向标准化。各地的市场上,一方面出现了各种P2P的行业联盟,另一方面也出现一些地方性监管部门出台的一些对P2P行业健康发展的规范性意见。 ...
从总体的市场表现来看,P2P行业的主要风险还是在于风控模型和征信数据。目前多数P2P比较传统的运作方式是依靠对细分市场的熟悉,传统信贷抵押担保的介入以及风控人员已经验来进行判断为主的风控能力。长远来看,P2P需要通过完善数据库,获取更多来源的征信数据来完善提高自己的风控能力。
对于P2P来说,做好风控是最核心的,也是后期进入监管体系要求的一个核心要素。如何做好风控?目前传统的做法,就是以线下的抵押担保以及足值的担保物兑现为主,也是目前遍布中国上千家P2P公司的主要风控方式。
简单得看,目前P2P的主要功能还是充当了原有的小贷、担保公司、民间融资机构的线上资金筹集方,并起到一定的审核和对接作用。所有的投资标的都需要一定的民间借贷担保或抵押,因为现有的中国体制和市场融资环境下,没有正规金融机构牌照的机构发放的投资标的、理财产品很难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随着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特别是借款人个人信息和信用数据获取的更加便捷,依靠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所形成的P2P的风控模式,有望在数据化和信用化的环境中获得更好地风控方式。在数据上,电商往往有着相对P2P公司的先天数据优势,因为电商的交易和资金流水信息真实性,和商家的粘性都很高,因而电商小贷的不良率普遍较低,这对于众多业务范围很广的P2P而言也只能是望洋兴叹了。
央行方面的征信数据放开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央行的执行情况来看,考虑到P2P公司可能局部爆发风险,以及个人信息核实上可能会出现失真,所以央行并没有放开把P2P公司的数据接入到央行的个人企业数据库里。一方面,央行需要全面核实、谨慎的确定P2P行业的数据风险,另外一方面,对其他的非P2P银行数据已经有了局部接入,但是没有全面铺开。
单向接入,即可以供小贷公司查询征信信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进展。去年10月份以来,央行已允许部分小贷、担保公司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从征信查询模式上看,无论是上传资料到央行,还是查询信息,都要经过省级征信平台转接,而非零距离接触央行征信数据库。所以从长期来看,P2P有望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但需要等待其风险水平趋于稳定。那么目前来看,自身数据库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可选的方式有以下几个:
1、购买其他社交、公共机构平台的个人征信数据,但成本较高,还需要一个数据提取和转化的过程。
2、和电商平台合作,共享部分数据或者购买部分交易数据。但是可交换的有价值的数据成分尚不清晰。
3、和行业内其他P2P平台合作,建立共享数据库,落实黑名单。但各个平台的数据库缺乏合作的思维,更多的是独立竞争的关系。
4、自建数据库,耗时耗力。
5、将征信系统外包,平台专门做项目和客户的匹配,但是长期来看,会缺乏核心竞争力。
所以,综合上述各种情况,在外部征信发展慢的情况下,自建数据库成了大平台必须面临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降低成本,在市场发展成熟前更多的占领市场。而资金实力弱的平台面临着资金实力不足、数据获取渠道有限等难题尚待解决。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