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征信催收正倒逼征信系统加快建立
来源:网络
2015-04-27 09:16:00
进入4月份以来,有关通过公布失信人名单、地址、欠款金额与合约的信息日渐增多,在这方面,不仅有银行信用卡中心,比如浦发行信用卡中心在大张旗鼓地展开全民催收大会战,也有民间上线不久的人人催网站所做的全 ...
进入4月份以来,有关通过公布失信人名单、地址、欠款金额与合约的信息日渐增多,在这方面,不仅有银行信用卡中心,比如浦发行信用卡中心在大张旗鼓地展开全民催收大会战,也有民间上线不久的人人催网站所做的全国民间借贷被催收人信息查询系统。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将失信人的信息公之于众,希望促使失信之人尽快归还欠款与逾期合约。
不可否认,中国诚信体系长期以来存在“有信无用”、“缺信少用”以及法律的滞后,这也是中国时至今日还没有一套覆盖全民的全国通用的征信平台的原因,即便如央行的征信系统,相关数据显示,其数据覆盖人口达到8亿人,但是其中真正有信贷记录的仅3亿人。至于存在于金融机构、司法、工商、税务、公用事业单位等部门的各类信用数据,则大多各自为政,并不共享。正是因为缺乏一个覆盖全民的征信平台,在互联网金融如小额贷款、P2P等行业迅速发展,产生数以百万计甚至上亿元的信贷合约时,大量的违约信贷也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
仅笔者最近了解的信息,由于对借款人信用进行评估和风险定价需要一定周期的审核过程,有的区域性、行业性的征信系统尚不完善,加之又不开放,市场盲点不断。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小贷公司已有8000多家,P2P平台也逾2000家,P2P平台去年交易额约3000亿元。欣欣向荣的背后却难掩经营者的“苦闷”,业内人士表示,保守估计去年的坏账数额在15亿元以上,而这笔损失又将间接影响普通投资人的利益。也正因此,民间借贷的被催收人信息查询系统——人人催才会应运而生。人人催相关负责人对笔者表示,设立人人催互联网查询平台,就是为了快捷开放地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人肉”失联者的最新消息。
“取于斯,用于斯”,可以看到,目前信贷市场的许多征信信息都在逐步扩大共享,比如相关银行与P2P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后,双方会共享客户的征信记录,而一些大的企业也在联系行业内的相关企业,共同建立业内征信数据库以共享。以人人催为例,其平台的数据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获得了来自于全国各地合作的200多家金融服务企业所提供的近百万人的失信数据,其中有小贷公司、担保公司、P2P平台等,而这些公司与平台本身就存有大量失去联系的欠债人,也迫切想找到这些人。同时,各行业内也希望能够建立一套独立的黑名单系统防患于未然。显然,搭建一个业内共享的平台,形成数据的交互,数据的存量越多、样本量越大,平台对于民间借贷行业所产生的价值也就越明显。
这一点,与中国目前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大征信系统基本一致,就是逐步将各行业、各部门、各系统的相关征信数据集中到一个更大的全国性平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各领域的生活生产与金融服务。
从当前来看,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的全国性征信系统正在逐步融合并共享信息,但目前还并不是一种公开的信息查询,比如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需要本人凭身份证件等去填单查询,不是谁都可以去查其他人的信用记录。而民间目前的被催收人信息查询则更为开放,即人人都可查询。两相比较,各有利弊。不是人人可公开查询的,相对来说保护了当事人的信息及隐私,不利之处在于因为未共享公开,使得一些失信之人屡屡可以在不同领域获得借贷成功的机会。而公开查询则要注意哪些个人信息可以公开,哪些信息需要隐去,这也需要法律方面更进一步明确相关隐私的保护。
长期来看,实现征信系统全国化、网络化的体系统一是未来趋势。一些业内专家也表示,构建好的全方位的征信系统,要在一切信用行为可能涉及的领域,与法院、银行、征信中心、证监会等共享数据库。整体来看,国家层面的征信系统在逐步推进,而民间的征信平台建设似乎来得更为猛烈快捷些,但不可否认,民间征信系统的建立会极大促进整个社会征信系统与征信环境的改善,从这个意义而言,让失信之人无处藏身,对于中国未来的互联网金融与全民诚信将有极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