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俞岱曦:奔着结婚目的投资新三板

来源:网络 2015-04-10 23:44:35

  去职公募后,俞岱曦创立的上海万吨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发行成立两只私募产品,其投资的方向均为新三板市场。  “A股是主业,新三板是战略”,提到万吨的定位,俞岱曦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如果在A股市场买 ...

  去职公募后,俞岱曦创立的上海万吨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发行成立两只私募产品,其投资的方向均为新三板市场。

  “A股是主业,新三板是战略”,提到万吨的定位,俞岱曦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如果在A股市场买卖股票是一场邂逅的话,投资新三板至少是奔着结婚这一目的去的,投资的期限较长,且要充分了解投资标的,最关键的则是以PE的眼光和手法进行操作”,俞岱曦形象比喻说。

  新三板容量不断扩大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新三板市场非常火爆,相关产品销售情况良好,您怎么看待新三板市场?

  俞岱曦:目前新三板的市场容量很小,整体市值刚过万亿元,每日成交仅20亿元,可以对比的是,A股总市值超过40万亿元,沪深两市每日成交金额超万亿元。如果A股是太平洋的话,如今的新三板市场只能算是鄱阳湖。

  但新三板市场容量将会不断扩大。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环节,因其天生的注册制,相比较而言,上市对企业最有利的一点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它没有A股上市及再融资所要经历的漫长审核时间,企业可以快速融资,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吸引力非常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通过新三板募集所需资金,市场容量将不再是投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以PE的眼光投新三板

  证券时报记者:在新三板市场的投资,您会怎么操作?

  俞岱曦:为什么要用PE的眼光和二级市场的投资方法去做新三板公司投资?当A股市场投资人进入新三板市场时,由于这两个市场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价差,在没有足够筹码可以获得的情况下,二级市场投资人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这无形中会透支公司的未来成长;而对于只做PE投资的人来讲,长年的PE投资生涯,会使得他们面对来势汹汹的二级市场玩家,很难放弃对投资价格的诉求,这可能也会使他们错失未来的好公司。

  在我看来,在新三板投资者中,拥有二级市场的投资经验和一级市场资源的机构,在未来投资过程中胜出概率较大。因为估值和流动性有很大关系,流动性越差,理论上越要用PE的眼光投资,流动性无忧后才用二级市场的方法,所以新三板叫做一级半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新三板产品期限多为三年,未来投资者如何退出?将面临哪些挑战?

  俞岱曦:首先,要真正做好价值判断,获得筹码的价格合理。估值合理,价格便宜,这为退出奠定了基础;其次,任何时候都不要有“扫货”的心态,要选择优质企业投资,跟随好公司成长,一定会有好回报。最后,流动性好转将是大概率事件,新三板市场目前的日成交量在二十亿元左右,我相信很快能上升到三十亿、四十亿甚至一百亿元。可能再过一年,大家就不会再讨论流动性影响退出的问题。

  证券时报记者:您目前最看好哪些行业?

  俞岱曦:中国正在经历产业转型,新产业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目前比较看好TMT、医药、文化产业等行业;当然,传统产业也在利用新的技术和组织形式寻求改变,投资新三板行业与最终的个股选择关联度不大,应更多考虑买入时的价格,即使再好的行业,也要价格合理。反之,即便行业不好,价格合理仍然值得投资。

  A股是主业

  新三板是战略

  证券时报记者:万吨成立后首先发行成立的产品均为投资于新三板市场,您是如何考量的,公司定位又是如何?

  俞岱曦:我们的主业,一定是A股市场,不过新三板投资是一种战略。首先,未来十年中国最伟大的公司大概率会出现在新三板,因为新三板的基因好,天生就是注册制,这个市场非常重要。

  第二,在我看来权益投资的逻辑是一致的,不存在跨行业发展问题,而且大资管时代背景下,狭隘地区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定位是公募还是私募、PE还是投行,意义不大。

  第三,新三板市场存在大量经营上的风险,我在基金公司有过3年的经营管理经验,更适合投资新三板。在A股投资,投资者可以是与所投公司的一场“邂逅”,但新三板不是,至少目前不是,例如上亿元的资金,单是退出就需要大约半年的时间,因此在选择标的公司时一定是抱着“结婚”的态度进行接触和了解的。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