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西安古城墙被掏空,景区管委会办公楼“藏身”墙体的新闻令人诧异。消息报道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纷纷谴责西安文物保护部门的行为。而调查显示,这段“空心”城墙实为修复保护工程设计预留空间,并非近 ...
近日一则西安古城墙被掏空,景区管委会办公楼“藏身”墙体的新闻令人诧异。消息报道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纷纷谴责西安文物保护部门的行为。而调查显示,这段“空心”城墙实为修复保护工程设计预留空间,并非近来掏空而为。(2015年2月12日《中新网》)
西安古城被“掏空”改建成办公楼的消息一经报道,就在社会舆论上引起强烈反响,很多文物保护人事站出来声西安市有关部门的做法。表面上看来群情激奋是好事,这反映出了国人对于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社会需要知道到底是哪个单位有如此权力,哪位领导有如此胆量,将文物城墙结构改变,掏空后改建为办公室?这难道要变本加厉的与中央一直以来倡导的“勤俭节约”唱反调?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一步调查却发现,该办公室所在的城墙部分并不属于文物,而是城墙连接工程,修建时就预留了内部空间。在这个办公室办公的是城墙景区管委会下属的一线部门。管委负责人表示,景区一线工作人员很辛苦,每天奔波在整个城墙13.74公里战线上,夏天酷暑,冬日严寒都不曾懈怠,因此需要一个离城墙近的地方开展工作,于是就于近期搬入这个在建设时就预留好的办公区。
笔者以为,深入调查后的情况报道后,群情激奋的文物保护主义者想必不会再责难西安市城墙景区管委会了,而是会非常支持管委会为辛苦的一线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吧。不实报道引发舆论翻转不是第一次,在快餐时代,每天新闻更新快速,能占据头条的并不多,但是只要是走入群众视线的新闻就要保证其真实性。不实报道在未经核实之前势必会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更正后虽能够为涉事部门和人正名,但不负责任的报道的负面影响更大。长此以往,就会在社会中产生“狼来了”效应,公众对媒体的信任会逐渐降低,媒体扬善贬恶、引导正确价值观的功能也就无从谈起了。
因此,不论官方发布还是民间媒体,都要保证每一个报道的真实性,牢记媒体肩负传播正能量的责任,莫让“掏空的古城墙”掏空媒体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