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上午,国家级交易所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与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签约,在文化金融信用征信体系及相关数据库、文化产权市场机构信用评级体系、文化金融行业个人信用征信系统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上海市文化创意 ...
2月13日上午,国家级交易所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与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签约,在文化金融信用征信体系及相关数据库、文化产权市场机构信用评级体系、文化金融行业个人信用征信系统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跃华、孙一兵,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寿光武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在签约现场,国家级文化金融征信系统建设项目宣布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中国文化金融信用工作发展元年的开启。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作为文化对接金融的重要平台,汇聚了海内外丰富的文化要素资源及各类专业资本,通过交易的介入,沉淀了大量数据信息。至2014年底,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实现各类交易服务1267亿元,成交43777宗,累计挂牌60000个项目,各项业务指标持续领先全国。其中,2014年,实现各类文化产权交易及服务601亿元,成交26486宗。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主要控股,是上海目前唯一一家融个人征信系统与企业征信系统为一体、既从事征信数据库建设又提供个人征信与企业征信服务的专业化机构。
此次双方强强联手,将围绕文化金融信用共同打造一个良性的系统工程,建立国家级文化金融征信系统的第一个地方数据库——上海文化金融信用征信体系及相关数据库(简称“上海文金征信数据库”),建设文化产权市场机构信用评级体系、文化金融行业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对文化产权及相关金融从业机构和个人信息进行采集和规范,通过征信系统给予信用评级。今后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连接各项服务,建立信用评分标准,发布“文金信用分”产品,推动上海文金征信数据库的市场化应用,促进文化与金融实现无障碍对接。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连发政策推动文化信用体系建设。去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提出“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其他各类信用中介机构开发符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价方法,通过直接担保、再担保、联合担保、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方式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多渠道分散风险”。去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娱乐、演出、艺术品、网络文化等领域文化企业主体、从业人员以及文化产品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今年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的信用建设和知识产权维权”。此次签约是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积极响应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具体举措。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文化产业实现市场化、专业化、资本化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目前,虽然文化金融在各地发展迅速,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其中,信用体系欠缺是文化对接金融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针对目前文化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轻资产、规模小等情况,没有信用体系作为支撑,金融不敢轻易涉足。
国家级文化金融征信系统的建设则为文化和金融对接提供了桥梁。通过完善的信用体系,依托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这一国家级平台,可以为上海乃至全国文化企业和项目的直接与间接融资提供参考依据,小贷公司等更多金融机构也将有意愿参与其中,投融资结构将得到优化和丰富,文化对接金融的活力将得到充分释放。
背景资料: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服务机构,是以文化版权、股权、物权、债权等各类文化产权为交易对象的专业化市场平台,是中宣部、商务部、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立足长三角、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权益性资本市场。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通过境内外的分支机构,为各类出资主体提供灵活、便捷的投融资服务,是上海及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市场平台,被中央指定为“国家级文化产权交易和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