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在日常生活服务中的应用几乎空白,不过这种情况将有所改变。日前,阿里巴巴推出首个面向个人的信用评分——芝麻信用。这是继央行发文对8家民资机构开放个人征信业务之后,个人征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面对庞 ...
征信在日常生活服务中的应用几乎空白,不过这种情况将有所改变。日前,阿里巴巴推出首个面向个人的信用评分——芝麻信用。这是继央行发文对8家民资机构开放个人征信业务之后,个人征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面对庞大的征信市场,产业链各方应尽可能整合平台和数据,尽可能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向更多人群普及“信用即财富”的理念。
民营个人征信进入元年,征信格局发展变革
你是否想过,有一天,自己的个人信用评分能成为身份证之外的另一张“社会通行证”?你甚至可以凭借这份信用评分在租车、贷款、交友等生活场景享受信用带来的便利?随着个人征信服务进程的推进,这都将成为现实。
近日,阿里系公司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旗下的芝麻信用开始在部分支付宝用户当中开测信用分数,这也是国内首个面向个人的信用评分。从形式上来看,此次开启公测的芝麻信用分采用了国际通行的信用分表现信用水平高低,芝麻分的范围在350分到950分之间,分数越高代表信用程度越好。
据介绍,芝麻信用基于阿里巴巴的电商交易数据和蚂蚁金服的互联网金融数据,并与公安网等公共机构以及合作伙伴建立数据合作,涵盖了信用卡还款、网购、转账、理财、水电煤缴费、社交关系等等。包括网购消费的偏好、上网行为的习惯在内的蛛丝马迹也将成为芝麻信用打分的依据。
芝麻信用一经推出,便实验性地对外提供服务。快的打车加入蚂蚁芝麻信用体系,双方将在打通账户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合作,用户可先下车后买单。同时,国内领先的在线短租平台小猪也联手芝麻信用,率先将个人征信体系引入在线短租行业。
实际上,这是继此前央行向26家企业发放了企业征信业务牌照,个人征信业务进入市场化的运作阶段;以及1月初,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对8家民资机构开放个人征信业务以来,我国个人征信迈出的又一大步。未来,征信的应用场景将涵盖出行租车、住宿、购物、社交等各领域,覆盖学生、蓝领工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更为广泛的草根人群。
市场提速促个人信用开闸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健全的社会征信体系,对于规范发展征信市场、服务社会经济都有巨大的社会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征信体系的发展条件已然成熟。
一方面,国内信贷行业及消费行业的提速催生了征信业的巨大需求。方正证券研究认为,按照现有价格、企业及个人总数的体量,我国征信行业市场化模式一旦发展成熟,仅个人征信市场总空间将达1000亿左右,较目前不到20亿的体量将有50倍的成长。另据《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2003-2013)》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征信机构达到140家左右,总规模达20亿,相较于美国近800亿市场和日本40亿市场仍有较大的差距。个人征信市场潜力巨大,是一片尚待开发的蓝海,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涌入。
另一方面,从国外征信的发展看,市场化模式是主导。以个人征信体系发展较为完善的美国为例,其FICO个人信用体系已经覆盖了80%的美国人,大多数人的积分在600—700分之间(总范围300—850分),FICO积分广泛应用于贷款、入职、交友等各种领域。据了解,FICO有明确清晰的盈利模式,其每年有超过百亿美元的营业额,收入来源包括个人和机构的付费查询、提供行业解决方案等。此外,即使在政府和市场并行的德国,民营征信机构的影响力也远大于政府。
实际上,央行的征信市场化态度已很明确。今年1月,其对8家民资机构开放个人征信业务,不仅标志着千亿规模的个人征信市场化破冰,同时,互联网公司的加入也预示着互联网将成为重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力量。
机遇与挑战并行
个人征信市场的发展给了我们太多美好的遐想,但在梦想成真之前,个人征信市场仍有许多障碍要清除,例如牌照限制风险、信用风险、隐私泄露风险。那么,民营企业如何掘金千亿规模的个人征信市场?
其一,民营征信企业可与央行征信中心形成互补。目前,央行的个人征信主要集中在信贷系统,对个人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信贷业务方面。而民营征信的亮点就是个人征信数据采集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相对于线下,个人线上生活痕迹更容易被记录。此外,民营征信覆盖更为广阔的草根人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芝麻信用等出具的个人征信报告可能与央行的报告不尽相同,这是正常的,两者应当互为补充,让征信系统更加全面、更加多元化。
其二,利用企业自有的客户资源,通过大数据技术,探索合适的盈利模式,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征信民营企业在产品上不断优化,通过大数据技术推出信用认证、风险名单库、信用报告等一系列互联网信用产品,这不仅整合了产业链,也在多种服务上聚集了庞大的用户,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粘性。
其三,加强监管势在必行。民营征信才刚刚起步,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多数用户担心个人征信过程中的个人隐私是否会成为他人赚钱的工具?个人信用状况是否会遭泄露?为消除用户的担心,企业应当将隐私保护作为重中之重。相关部门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规定,加强监管。对个人征信工程中存在的非法收集和买卖数据的行为,应当进行严厉的打击。
芝麻信用首席数据科学家俞吴杰表示,“信用相当于你的‘名片’。”面对庞大的征信市场,产业链各方应尽可能整合平台和数据,尽可能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让守信者享受信用带来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