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预计,在2015年其余时间,亚太区 (包括澳大利亚和日本) 非金融企业的信用趋势将保持基本稳定,其中受到中国经济放缓影响的企业则偏向负面。 穆迪集团信用评级主任刘惠萍称:“中 ...
2月13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预计,在2015年其余时间,亚太区 (包括澳大利亚和日本) 非金融企业的信用趋势将保持基本稳定,其中受到中国经济放缓影响的企业则偏向负面。
穆迪集团信用评级主任刘惠萍称:“中国需求增长已经放缓,这对亚太区部分非金融企业的运营利润率和/或现金流造成压力,特别是金属和采矿等正进行整合的行业,以及房地产、石油勘探和炼油等周期性行业。”
刘惠萍补充称:“另一方面,中国信用市场流动性充足,美国经济持续复苏,这些因素将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中国GDP放缓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刘惠萍在穆迪发表特别评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亚洲企业呈负面信用态势》 (Slower Growth in China Underpins Negative Asian Corporate Trend) 之际作出上述评论。
上述报告指出,2014年亚太区非金融企业的整体信用情况呈负面态势,主要原因是中国发行人。2014年一共发生了68次负面评级行动,正面评级行动只有26次。
2014年第四季度亚太区企业的负面评级行动数量显著上升,共有20次负面评级行动和4次正面评级行动。相比之下,2014年第三季度的负面评级行动有15次,正面评级行动则有6次。
报告指出,2014年底拥有稳定展望的亚太区企业评级占比为72%,拥有负面影响 (包括负面展望或评级列入下调复评名单) 的评级占比为22%。但是,拥有稳定展望的亚洲 (不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 企业评级占比从2013年底的71%降
至2014年底的67%,而在同一期间,拥有负面影响的评级占比从21%升至24%。澳大利亚企业方面,2014年底拥有稳定展望的澳大利亚企业评级的占比为84%,略高于2013年底的81%,而2014年底和2013年底拥有负面影响的评级的占比维持不变,均为16%。日本方面,拥有稳定展望的日本企业评级占比从2013年底的69%升至2014年底的79%,而拥有负面影响的评级占比几乎下跌一半,从2013年底的31%跌至2014年底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