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互贷网:征信市场化开闸 对你的信用“留点心”!

来源:网络 2015-01-25 15:32:15

对于任何人来说,只有两件东西是最重要的:一是健康,二是信用,分别对应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两件东西失去一样,人就变得寸步难行,正如那句话所说,“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前者,但 ...

对于任何人来说,只有两件东西是最重要的:一是健康,二是信用,分别对应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两件东西失去一样,人就变得寸步难行,正如那句话所说,“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前者,但对后者并不在意,往往只是在特别需要的时候才去当地人民银行打一份征信报告。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信用将成为真实与虚拟世界里的另一个你,你必须像关注健康一样重视信用、管理信用。

第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当央行的“征信通知”发出后,大多数媒体都是从征信机构的市场化竞争角度来谈的,几乎没有讲个人信用管理的,这也能看出整个社会在这方面意识的薄弱。传统的征信体系非常强调“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不要留下信用污点。而互联网金融时代,还要强调“勿以善小而不为”。什么意思呢?因为征信市场放开后,各征信机构在采集个人信用资料时各有侧重。打个比方,有的征信机构会关注到你是否出版过书,有的会看你微信朋友圈里好友的质量,有的甚至在意你是否从事过公益项目。所以,你的很多“小善”行为,可能无形中让你的信用值大增,当大数据应用得愈发普及,每个人都变成了“透明人”。

从首批可以申请征信牌照的八家机构来看,每家企业的优势和劣势都不一样,针对的市场也不同。既有中诚信这样的老牌资信企业,也有芝麻信用这种新兴的征信公司。你的金融信用、社交信用、消费信用、职场信用都被采集,而且信用孤岛也将链接起来。当你在办理信贷时,也许对方不仅掌握你的央行征信报告,还有在其他征信机构的资料,而你也可以主动的去调来其他报告来自证信用。这时候,“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显得如此重要,你在社交网络上不经意的不当言论,你在某个领域特别的努力,可能都深刻影响到你的信用。

第二、信用卡依然是最重要的

虽然个人征信市场要向更多的机构放开,但是传统的征信体系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央行发出的“征信通知”,更可以看作是一纸召集令来对央行征信体系进行补充。即使美国的FICO体系受到冲击,但依然是采用最广泛的。在央行的征信体系中,信用卡一项则至关重要,如果信用卡长期透支,则会严重影响你的信用。道理也很简单,信用卡是最直接反映一个人的金融信用的。每一次的刷卡和还款,就相当于你和银行的每一次借贷,你是借款人,银行是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款显然有损信用。

所以,即使是互联网金融时代,信用卡账单依然是你首要注意的。理财的第一步就是剪掉信用卡,这种说法不过时。

第三、多跟互联网金融打交道

信用都是在交易中获得逐渐增值的,在传统的征信体系下,与银行进行多次的借贷,并按时还款,就会留下良好的信用记录。那么,在新金融时代,就要多跟互联网金融机构打交道。在首批可申请牌照的八家公司中,像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拉卡拉信用、北京华道征信,其背后的股东里都有支付公司的影子,而他们采集信用,也多通过互联网支付渠道。所以,如果你拒绝用互联网金融工具,比如移动支付、P2P网贷,那么就不利于你积累信用值。而对个人来说,做好信用管理,善用金融杠杆,会更助于自身的发展。

第四、经常进行信用体检,有意识的经营信用

在现代都市里,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养成了健康体检的习惯,但对于信用体检,恐怕很少有人这么做。这可以理解,毕竟从前央行征信报告里也就那么一些指标—信用卡记录、房贷等等,不去查信用报告也大概知道自己的信用情况。但以后就不同了,更多的机构涌入到个人征信市场,对你方方面面的资料数据进行采集。或许你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出现了信用污点,更或许你通过有意识的经营,能让自己在某 一方面的信用值很突出,这样当需要自证信用时,就会很有利。可以想象,未来这 些征信机构之间肯定会互相购买信用资料,或许也需要你自己去提取在其他征信机构里的资料,所以要有意识的经营信用。在传统征信体系下,就有用信用卡来刷信用的做法,当个人征信进一步放开,未来的方法肯定更多。

第五、与亲密人结成信用联盟

机构信用往往高于个人信用,这很好理解,组织的能力会大于个人能力,企业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理解为每一位员工的信用聚合体,企业家通过企业放大了自身的信用。同理,你与身边一些亲密的人(主要是家人)也可以结成信用联盟。在一个大家庭中,每一个人的信用水平不同,信用记录的侧重点不同,比如父母的房产比较多,子女刷信用卡比较勤,那是否可以让子女刷卡为父母置业,而父母抵押多余房产为子女还信用卡,这样整个家庭的信用值都在提升。

第六、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随着个人征信市场的放开,以及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对个人隐私的侵犯问题会变得突出。在美国有《公平信用报告法》,规定了消费者的信用调查报告使用权限,什么样的内容可以包括在信用调查报告之中。法律还规定了消费者具有获取这些信用调查报告的权利,对其中不实内容提出抗辩的权利,以及征信机构在数据加工过程中可以遵循的手段和权限等。中国还缺少这样一部法律,相信未来肯定会进行相关的立法并逐渐完善。而对于个人来说,就是要掌握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这是个人信用管理的重要内容。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诚信认证,给互联网戴上一道紧箍咒


中国网 2016-06-15 10:03:20

党员干部开淘宝店属违纪


2016-01-31 09:14: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