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分活跃在天猫、淘宝的“网购达人”们发现,网购可以赊账了。通过网页版登入支付宝账户时,会发现页面上悄然增加了一个新的应用模块——“花呗”。“花呗”是继京东“白条”之后,阿里旗下推出的信用支 ...
近日,一部分活跃在天猫、淘宝的“网购达人”们发现,网购可以赊账了。通过网页版登入支付宝账户时,会发现页面上悄然增加了一个新的应用模块——“花呗”。“花呗”是继京东“白条”之后,阿里旗下推出的信用支付产品,电商巨头们的“赊账”之争打得火热。
最高额度3万元 最长免息日期为41天
2014年的12月28日,支付宝网页上悄然上线“花呗”赊账业务。据了解,“花呗”业务并未与银行进行合作,而是蚂蚁微贷联合淘宝、天猫共同推出的赊购服务,这是阿里旗下继天猫分期后,蚂蚁微贷推出的又一款面向个人消费者的赊购服务。
“花呗”业务与信用卡的透支功能有点类似,笔者在支付宝官网了解到,消费者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天猫商城购物下单后,可以选择使用“花呗”为支付方式,先进行“赊账”,确认收货后的下个月10日前才需要付款,并且可以关联账户余额、借记卡、余额宝自动还款,其间不需要支付利息。
笔者从支付宝客服处获悉,“花呗”目前处于试运营阶段,主要根据消费者的网购以及支付习惯等综合考虑,授予“花呗”用户1000元-30000元不等的个人消费信贷额度。“花呗”、天猫分期、天猫先试后买、淘宝先用后付服务共用一个消费额度。用户使用其中任何一个服务,都会占用消费额度,还款之后消费额度才会恢复。此外,“花呗”最长的免息期为41天,如果逾期不还每天将收取万分之五的逾期费。
电商瞄准“赊账”领域
“事实上这就是一个消费金融或者是消费信贷产品,与京东白条的模式几乎一样。”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笔者,虽然从产品设计上来看,“花呗”具有部分信用卡功能和特点,但它却并不是虚拟信用卡,比如用户在使用信用卡的时候,可以积累自己的信用,而使用“花呗”却只能积累在阿里的信用。
在笔者的亲身体验中,“花呗”给出的额度是3000元,低于“京东白条”给出的额度,“花呗”官方的说法是,用户能够得到的额度范围从1000元至30000元不等。对此,专家表示,其实目前被邀请的用户应该都是经过阿里的大数据筛选出来的,和以往的虚拟信用卡不同,“花呗”给予用户的是买东西的消费额,而不是资金。这也就是说,用户一定要基于买东西的需求才能消费,而无论信用卡还是消费金融,贷出去的都是资金,而不是消费的额度。所以,一方面,阿里对用户借款资金的用途和去向有了明确的把控;另一方面,用户群的选择和额度的限制,也让这项新产品的风险低于传统金融。
早在2014年的2月,京东方面高调推出“京东白条”并迅速获得市场认可,这个可实现“先消费,后付款”的全新支付方式某种程度上也与阿里正在计划推出的第三次“信用支付”思路类似。因此,此次“花呗”的亮相,可以看做是为用户提供了与“京东白条”PK的产品。其实,作为“花呗”的出品方,蚂蚁微贷并不是首次推出此类产品。2014年“双11”,蚂蚁微贷携手天猫开发的“分期购”正式在天猫所有商品类目上线。此次的“花呗”则囊括了淘宝和天猫的所有类目,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分期购”的升级版。
据了解,除了阿里、京东外,当当网、苏宁易购、国美等多家电商在线购物时也可“赊账”消费。不过尽管都是赊账业务,但是各家电商的运作模式不尽相同。如阿里的天猫分期购和“花呗”由蚂蚁微贷提供资金,先行向商家全额支付,而京东白条消费者完成交易后,京东并不垫资,而是计入应收账款,通过调整供应商的账期实现资金流动。此外,苏宁等电商则部分业务和消费金融公司合作,还有部分电商大多数业务与银行合作,采取的是信用卡分期付款的模式。
将对银行信用卡形成挑战
类似“花呗”的消费授信产品纷纷上市,银行信用卡是否还有市场?专家表示,对于消费者而言,“花呗”和传统的信用卡类似,都是提供小额度的消费授信额。不过,信用卡需要通过金融机构严格审核,包括个人财产、收入、职业、工作单位等。而“花呗”等类似产品提供信用消费则都是基于本电商平台大数据进行的授信。因此,“花呗”最大的优势和资产就是淘宝和支付宝积累的海量数据资料。将数据最终变成产品才能体现出价值,这也是阿里在信用支付、虚拟信用卡进行多次尝试的目的。
随着类似“花呗”的产品不断完善,各大电商将进一步完善其金融服务产品,使其对消费者和商户群全覆盖。虽然目前这类产品的授信额度还远比不上银行信用卡,支付也仅限于本平台的网上消费。不过,就像支付宝和余额宝一样,随着用户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也有可能实现线上线下的全面覆盖,届时将会对银行信用卡现有功能形成强有力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