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日前与中国工商银行江西分行合作,面向学生推出联名信用卡,并由学校为学生提供担保服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信用卡额度分别为3000元、6000元、10000元。据校方介绍,推出学生信用卡是该校结合 ...
开展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不知道江西财大为何偏偏要打有关法规的擦边球,选择给学生办信用卡提供担保。因为按理说,大学生群体本来没有还款能力,是根本没法申请到信用卡的;这下好了,学校给了担保,偌大的高校压上自个儿的信誉,银行总不能“不给面子”吧,这就解决了银行不能给大学生发放信用卡的程序问题。
规定和必要的程序是要遵守的,但“法无禁止皆可为”,以高校提供担保的方式绕开法理上的壁垒不能说不行,但关键的问题并没有绕开,这批信用卡发放以后,透支的钱还是要还的。虽说高校“信任”学生,给提供了担保,但谁都知道这个保可不是白担的,不信你透支不按时还款试试,不说银行信用纪录会搞得一塌糊涂,可能将来有收入了车贷房贷会受影响;就是冲给学校信誉抹黑这一点,按照校规校纪,善于变通和懂得绕开规定的学校,绝对会有办法治你;当然透支不还款、失信于人而受到处分甚至写进个人档案还是开展诚信教育最鲜活的例子了,失信受到惩戒,天经地义嘛。
投鼠忌器,既然在高校提供“担保”的信用卡上透支危害这么大,那么不办不就得了吗?不错,不办啥事没有。不过,信用卡给人的诱惑是很大的,因为每月爹妈给的钱拿去吃饭差不多了,哪里有剩下什么钱搞一些大宗“超前消费”?好看的衣服、心仪已久的“肾6”不想卖肾又该怎么买?……搞个信用卡来解决问题了。给消费水平不高且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办信用卡,最大的意义就是开了学生超前消费的大门。没条件的,创造条件了,卡办下来了,你能忍住不用?如果是这样,社会上哪有那么多痛苦的“卡奴”在哀嚎?
当然,无利不起早,囿于资本的逐利性,很难想象商业银行能一心一意地配合高校搞什么诚信教育,平时苦恼的就是高校那么庞大的市场进不去,即使现在额度有限,但等到学生将来出了社会,总是是买车买房的吧,先人一步,占领市场总是有好处的。这下高校投怀送抱、提供担保来了,不得不说是正中银行的下怀。因为这背后的利益十分丰厚而且“细水长流”,也不能排除银行和高校间有什么上不得台面的利益勾兑的可能性。类似的事情在以往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诚信教育的真谛应该是促进养成诚信的行为习惯,并不是诱导学生发生“超前消费”后,再倒逼学生还款。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为了还款,可能以后一段时间不得不节衣缩食,甚至迫于压力,不得不求助于父母。毕竟,对于父母来说,为了孩子今后不受影响,非理性支出再不对,也会替孩子还上。就这样,透支最终转嫁到了有经济实力的父母身上,父母给兜底,风险成本大大降低,这才是校方敢担保、银行敢于做这一笔买卖的真正底气。(林旻煜 福建师范大学)
本网同题其他观点:
@中国农业大学 张舵:“诚信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的重大关切点,“诚信”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江西财经大学结合其“信敏廉毅”的校训为学生办信用卡提供担保,搞诚信教育创新模式,虽然社会对此褒贬不一、诟病者众,但实际上只要正确引导、加强监督,便可让令其成为一个提升学生诚信的契机,对其理财能力的锻炼、诚信习惯的养成、责任意识的培育都大有裨益。
@吉首大学 全琪:大学生虽已成年,但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江西财经大学的这一做法无疑是在用学校的名誉和学生的“诚信”做押注。信用卡透支过度以及还款乏力不仅会导致学校自身名誉受损,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的诚信档案留下污点。初衷或许是好的,但结果并不一定会按套路走。
@福建师范大学 曾静瑜:“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乃很多人的消费常态。对于自控力弱的大学生来说,信用卡的办理就好比给其装了一个不定时炸弹,一次次的透支消费导致的逾期还款、无力还款是迟早的事。那么,消耗掉的诚信成本将由谁兜底,由谁来“担保”?这种“创举”不仅无益于大学生的诚信大业,更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