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评级称,将于2014年末公布报告的澳大利亚金融体系质询(FSI)可能将对大型银行提出更高的资本要求。而最有可能的实行方式将会是针对四大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的更高资本要求以及/或者更高的抵押贷款风险 ...
惠誉评级称,将于2014年末公布报告的澳大利亚金融体系质询(FSI)可能将对大型银行提出更高的资本要求。而最有可能的实行方式将会是针对四大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的更高资本要求以及/或者更高的抵押贷款风险权数下限。不论是哪种情况,惠誉都仍认为澳大利亚银行有足够实力通过内部资本补充来完成额外的缓冲规模要求。
虽然相对于其他国家银行来说约为平均水平,但澳大利亚银行资本状况自2008年以来已经有所增强。针对四大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澳新银行、澳洲联邦银行、澳洲国民银行、西太平洋银行)的额外资本要求,惠誉仍保持正面评级。
由大卫·穆雷(DavidMurray)担任主席的金融体系质询预计将推进这些监管改变,这将在近年内强化改善。就资本实力而言,澳大利亚银行和全球其他银行的差距已经消失,虽然金融体系质询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大型银行进入排名前四分之一的位置。提高四大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缓冲要求、通过利用先进模型计算监管资本采用抵押贷款风险权数下限,这可能是大卫·穆雷报告的两个重点部分。
国际上已经有关于解决基于银行内部模型的风险权数巨大差异的讨论,包括巴塞尔委员会项目。住宅抵押贷款的风险权数是一个特别关注点,因为数据可以非常之低。今年,瑞典的风险权数下限由15%提高至25%.瑞士正在审视基于银行内部模型的风险权数和国内及地区银行使用的基于标准方法的风险权数间的差异。
从全球层面来看,金融体系调查机构可能将澳大利亚抵押贷款风险权数下限提高至25%,这将造成四大主要银行的资本短缺——基于2014财年数据并按照最高监管要求的内部缓冲规模计算,澳新银行(最低)为29亿澳元,西太平洋银行为46亿澳元以上。在更具挑战性的情况下(风选权数下限和资本缓冲要求加大上调幅度),每家澳大利亚四大银行的资本短缺可能分别达到120-150亿澳元,总计约530亿澳元。2014财年四大银行总计收益为290亿澳元,所以这一情况下出现的资本短缺将仅稍低于支付股息前收益的两倍。
相比适用于世界大型银行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框架,巴塞尔委员会针对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框架更加灵活,要求相对宽松,但这两种框架的逐步实行都将开始于2016年。虽然一些地区还未完成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框架的实行,但当前澳大利亚的要求低于瑞典。香港、新加坡和印度正在考虑提高系统重要性银行缓冲要求(尽管并不一定会实现)。
惠誉预计,澳大利亚政府将设置实行时间表,这样银行将能内部集聚资本(甚至是在后者的严苛情况下)。
市场当前对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中国经济发展的减缓以及商品周期充满了担忧,提高澳大利亚四大银行的资本要求将继续加强评级结构。但从竞争角度来说,对澳大利亚四大银行更高的资本要求和风险权数下限可能会削弱部分他们的大规模优势(相对于更小的竞争者)。
而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如果解决“大到不能倒”银行的问题的措施不止更高的资本要求,比如包括优先债权人的自救等措施,那么这将导致惠誉支持评级和支持评级底线的下调。考虑到国内银行体系的强大市场地位,惠誉当前将政府支持主要银行的高度可能性考虑在内。但是发行人违约评级将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当前没有澳大利亚银行处于支持评级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