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晚,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朱宁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主题为“互联网跨界金融:创新与变革”的财新夜话上指出:互联网金融优势正在提升信用。朱宁说,当前互联网金融如此火爆,有其背后的 ...
9月10日晚,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朱宁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主题为“互联网跨界金融:创新与变革”的财新夜话上指出:互联网金融优势正在提升信用。朱宁说,当前互联网金融如此火爆,有其背后的逻辑。互联网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大量信息,但对金融业更重要更核心的要素是信用。只有互联网能帮助传统金融业提升信用,才能真正的改变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当前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受到投资者、创业者、传统金融行业的追捧,朱宁认为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一,互联网确实提升了信用,“我最近在研究行为经济学,发现便利可以提升信用。”朱宁说,比如打电话,不认识的人打来电话你不信任,但见过面的人打来电话你就愿意交流了。
第二,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会给投资者一种控制力被加强的错觉。之前投资者通过打电话进行证券交易等投资,有了互联网后开始通过网络下单,朱宁在美国研究时发现,换手率由此上升了40%至50%,交易更频繁了,但业绩下降了。
“这么多投资者关注各种宝宝和众酬产品,因为可以直接接触到,还可以私下进行交流,也能看见这个产品背后支持的大型公司,信任感增强了。”朱宁说。
第三,当前刚性兑付尚未被打破,投资者风险意识过低。互联网金融的确能发挥积极作用,比如促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促进对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但目前不少投资者只关注高收益,目前很多P2P倒闭、众筹项目出现问题,朱宁认为这对整个金融系统都是好事,“希望监管层在打破刚性兑付这方面要发挥作用。”
面对风险预判、风险识别意识都比较弱的投资者,朱宁认为监管层应建立一个相对的“安全垫”,不要摔的太惨。但如果为互联网金融设立一个比较高的门槛,一方面能保证投资者利益,另一方面却推高了利率成本。
“互联网技术能帮助管控风险,同时又创造了很多新的风险,监管层在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方面需要走在前面。”朱宁说。
记者问道,上海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作为金融中心上海有很好的金融基础设施和条件,但互联网金融是去中心化的,这种去中心化的趋势对上海的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有什么影响?上海金融界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朱宁回答道,从最终极角度来讲会是这样的结果,但从整个中国目前的金融状况来看,和那个距离还有很长的发展空间,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影响。金融的很多物理属性还需要比如去银行开些具体的证明之类,长期内金融确实会越来越扁平化。短期反而对上海有利。因为上海金融行业人员和IT行业人员比较密集,互联网金融反而会创造一些机会。当有一天大家不再去实体银行的时候,金融中心的概念也许就被几个大的服务器取代了,那个会是很远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