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某地采访,问及楼市相关数据,该市房产局负责人连道敏感,称其机密,委婉相拒。讽刺的是,网上第三方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却已比比皆是。这些数据既不关国家安全,也不涉商业机密,反倒是群众欲知未知的民 ...
近日在某地采访,问及楼市相关数据,该市房产局负责人连道敏感,称其机密,委婉相拒。讽刺的是,网上第三方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却已比比皆是。这些数据既不关国家安全,也不涉商业机密,反倒是群众欲知未知的民生信息,只因一地一部门的狭隘考虑,就变成了不能公开的“敏感”内容。
在遇到这些所谓热点问题时,一些官员已经习惯于“躲猫猫”“踢皮球”“装哑巴”,以“堵”代“疏”,应付场面,惧怕市场反应,漠视群众需求。在他们的观念里,公开就炸锅,公开就失控,却没意识到,公开可以是流言的粉碎机,也可以是发挥市场基础作用的催化剂。以“敏感”作为惧怕公开的托辞,其实不过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懒惰、惧怕承担责任的胆怯以及困难面前不作为的无能。
如果真涉及国家安全的机密内容,说敏感不回应无可厚非,但是对于那些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关系群众利益的民生领域信息,不仅不能以“敏感”当幌子,还应当及时公开,常态化发布,真把群众知情权惦记在心头。因为这些事关民生的数据,常常是百姓的“痒处”,如果不能处理好,百姓总是不能安生,总是想挠挠,想看看真相。官员如果以敏感为由拒不公开,则无异于百姓坐卧不宁,内心一直在痒着。
信息是资源,是财富,也是民生。过去,我们重视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多,考虑群众的信息需求少。在如今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情况下,群众不仅要吃饱穿暖、干好工作,还要通过对各类生产生活信息的研判,推动一个家庭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理应创造更多条件、提供更多平台、开放更多领域,满足更多家庭的信息需求。
此外,在信息时代,政府应该顺应大数据浪潮,能公开的数据尽量公开,在手里攥着并无益处。只有让各种数据、信息在公开中沟通、碰撞,才可能整合、升值。诚然,如此一来会增加社会治理的难度,可如此也能倒逼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社会主体加强精细管理,长本事。
总之,面对公众,政府部门理应拿出更多自信、智慧与勇气,群众应知的及时公开,化流言于无形;个人失职的主动承担,不推托敷衍;发现问题的及时作为,不酿蚁穴之祸。否则,“事必称敏感”,失望的是群众,失去的是民心。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