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楼市数据:官员“敏感处”恰是百姓“痒处”

来源:网络 2014-09-04 15:35:34

  近日在某地采访,问及楼市相关数据,该市房产局负责人连道敏感,称其机密,委婉相拒。讽刺的是,网上第三方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却已比比皆是。这些数据既不关国家安全,也不涉商业机密,反倒是群众欲知未知的民 ...

  近日在某地采访,问及楼市相关数据,该市房产局负责人连道敏感,称其机密,委婉相拒。讽刺的是,网上第三方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却已比比皆是。这些数据既不关国家安全,也不涉商业机密,反倒是群众欲知未知的民生信息,只因一地一部门的狭隘考虑,就变成了不能公开的“敏感”内容。

  在遇到这些所谓热点问题时,一些官员已经习惯于“躲猫猫”“踢皮球”“装哑巴”,以“堵”代“疏”,应付场面,惧怕市场反应,漠视群众需求。在他们的观念里,公开就炸锅,公开就失控,却没意识到,公开可以是流言的粉碎机,也可以是发挥市场基础作用的催化剂。以“敏感”作为惧怕公开的托辞,其实不过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懒惰、惧怕承担责任的胆怯以及困难面前不作为的无能。

  如果真涉及国家安全的机密内容,说敏感不回应无可厚非,但是对于那些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关系群众利益的民生领域信息,不仅不能以“敏感”当幌子,还应当及时公开,常态化发布,真把群众知情权惦记在心头。因为这些事关民生的数据,常常是百姓的“痒处”,如果不能处理好,百姓总是不能安生,总是想挠挠,想看看真相。官员如果以敏感为由拒不公开,则无异于百姓坐卧不宁,内心一直在痒着。

  信息是资源,是财富,也是民生。过去,我们重视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多,考虑群众的信息需求少。在如今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情况下,群众不仅要吃饱穿暖、干好工作,还要通过对各类生产生活信息的研判,推动一个家庭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理应创造更多条件、提供更多平台、开放更多领域,满足更多家庭的信息需求。

  此外,在信息时代,政府应该顺应大数据浪潮,能公开的数据尽量公开,在手里攥着并无益处。只有让各种数据、信息在公开中沟通、碰撞,才可能整合、升值。诚然,如此一来会增加社会治理的难度,可如此也能倒逼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社会主体加强精细管理,长本事。

  总之,面对公众,政府部门理应拿出更多自信、智慧与勇气,群众应知的及时公开,化流言于无形;个人失职的主动承担,不推托敷衍;发现问题的及时作为,不酿蚁穴之祸。否则,“事必称敏感”,失望的是群众,失去的是民心。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商业核心地铁物业 银海•尚御向幸福"冲锋"


新浪乐居云南站 2012-02-29 17:23:15

双汇劫:五百亿的隧道视野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1-05-19 14:26:02

遗失房产证 土地证 补办需要七个月


云南信息报 2011-01-24 16:51:58

拆迁专家披露废墟致富内幕


武汉晚报 2009-12-09 15:19:26

68%网友认为南京楼市并未回暖 小阳春是短暂


焦点南京房地产网 2008-11-19 13:16:44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