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信用信息已覆盖多个领域大连的信用体系建设起步于2003年。几年来,市发改委搭建起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基本实现了企业信用信息全行业覆盖,在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领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于全国领先地 ...
现状 信用信息已覆盖多个领域
大连的信用体系建设起步于2003年。几年来,市发改委搭建起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基本实现了企业信用信息全行业覆盖,在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领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连续三年在省政府信用工作绩效考评中名列前茅。
不断扩大信用信息征集范围,目前已经涵盖企业、政务、公共事业等领域,今年计划开展个人信息征集工作,基本实现政务、商务、社会、司法四大领域为主体的信用信息全面覆盖。
我市建设了互联互通的信用信息交换平台,为全市13万户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市级信源单位包括30家中直、省直、市直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信用信息征集所涉及的指标集和指标项分别增加到154项和1229项,2010年以来市信用信息平台共征集信用信息670万条。其中,良好记录2.3万条,不良记录74万条。在“大连信用网”上开设“信息查询”专栏,公开95万条企业(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
问题 存在机制性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虽然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上海、北京等先进地区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环节上还存在着机制性问题。
一方面,信用信息征集过程中还存在着信息缺失现象。不良记录等部分信息缺失严重,“短板效应”导致信用信息使用价值大打折扣。虽然我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信息征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都是以文件形式发布的,缺少法律法规层面上的制约机制。信息征集过程中出现困难主要依靠协调沟通来解决,对于违约现象缺乏更有效力的约束办法。
另一方面,银行征信系统与地方征信系统各自独立,没有形成资源整合,信用产品不统一,信用信息征集、发布各自为战,公共资源没有形成合力,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存在着体制障碍。
另外,社会整体的信用意识仍然比较薄弱。由于面向全社会的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一些企业和个人对信用体系建设缺乏基本认识,对于获取信用信息的渠道知之不多,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自觉遵守信用规则、主动使用信用信息的风气。多数生产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缺失,企业财务管理成本较高。“诚实守信吃亏,投机取巧得利”的错误观念比较普遍。
措施 公务员招考要看信用信息
市委改革办近日印发了《大连市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下一步将大力加强信源单位信用信息征集工作。进一步强化基本信息、证照信息、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的征集报送管理,严格落实信息报送数量和质量。继续扩大信源单位,年内新增14家信源单位,市级信源单位总数将达到44家。拓展信息征集范围,全面征集行使公共职能部门履职过程中形成的公共信用信息。
以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重点行业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信用信息应用工作。力求在行政许可、资质认定、产权交易、债券发行、企业上市、股权投资及公务员招考等多个领域推广使用信用信息,特别要率先推动在行政管理事项中核查当事人的信用记录或使用信用报告。通过扩大信息应用范围,赢得社会认可,形成信用信息征集与应用的良性互动。
同时,加快培育信用产业和培养信用人才。通过改革创新释放产业需求,吸引产业人才,不断壮大信用产业。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