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财经日报》8日上午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获悉,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核集团”)在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方面存在“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暗箱操作”等问题。 上述官网显示,中核集团近日召开了总部 ...
《 第一财经日报》8日上午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获悉,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核集团”)在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方面存在“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暗箱操作”等问题。
上述官网显示,中核集团近日召开了总部部门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座谈会,对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七个方面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具体包括,一是权力配置和结构不科学,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集中于一个部门,之间没有形成相互制约,部门权力过大,随意性较大;二是权力集中在主要领导手中;三是权力边界不清晰,部门之间职责交叉;四是有的不按程序办事;五是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暗箱操作;六是监督不够有力;七是制度不健全,存在防控漏洞。
通报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下大力气研究构建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把廉洁风险防控工作集中在项目招标、物资采购、工程建设、改制重组、产权交易、选人用人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中国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特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其前身是二机部、核工业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由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组成。是中国核电站的主要投资方和业主,是核电发展的技术开发主体、国内核电设计供应商和核燃料供应商。
在中国的电力行业当中,核电领域相对神秘。但随着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郝卫平在四月份被带走,《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在2008年前后,中国核电领域集中倒下了至少3名企业高管。在郝卫平之前,中核集团原总经理康日新、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原总裁蒋新生、中国广核集团原副总经理沈如刚相继落马。他们同时牵扯出一批有关人员的陨落。
值得注意的是,本报此前通过多方采访得知,这3人的最终下马其中涉及操纵核电工程招标。
以康日新为例,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微博]对外公布的判决内容中,仅提及康日新“2004年至2009年间利用担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兼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业务承揽、职务升迁、就业安排等事项上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财物”。
此前有受访者向记者表示,康日新、蒋新生和沈如刚等三人的落马,仅是中国核电领域腐败的冰山一角。
中国核电或将在今年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中央高层已经表态,要抓紧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如果一切顺利,中国核电有望在年内开建数个核电项目,它们的投资总额将高达千亿人民币(6.2033, -0.0002, -0.00%)。这意味着,加强对相关核电主管人士在项目等方面的监管,防止以权谋私导致腐败,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