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张行:要构建互联网身份认证体系和征信体系

来源:网络 2014-06-29 21:28:45

  6月29日,第一届新金融联盟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新金融时代:变革的力量”。和讯网作为合作媒体对论坛进行全程图文报道。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助理总经理张行在论坛上表示,要构建一个普遍 ...

  6月29日,第一届新金融联盟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新金融时代:变革的力量”。和讯网作为合作媒体对论坛进行全程图文报道。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助理总经理张行在论坛上表示,要构建一个普遍的互联网身份认证体系和征信体系。由于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属性,像网络贷款,P2P、众筹,这一系列问题带来的根源就是对于对方交易方身份的真实性和这个信任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张行: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安全的平衡点,我叫张行,我来自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在金融行业的朋友们都比较熟悉,它是1999年之后人民银行发起,经国家信息安全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是我国金融领域重要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这么多年来,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已经是一家综合的信息安全提供方,产品服务覆盖了电子认证、交易监控反欺诈、商用密码产品,还有一些其他的服务,其中比较有意思的一点,跟今天这个话题也比较切合的,就是我们有旗下有一个做互联网金融的媒体,叫中国电子银行网。另外,我们也有一个从事互联网支付,关注在互联网金融和B2B的支付公司,在这一块我们也是参与到其中,而且做得还不错。感谢大家的关注,谢谢!

  张行:安全问题应该包含很多方面,有操作层面的,业务层面的,还有道德层面的,比如有不法分子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搞诈骗,也有一些人经营着互联网金融,但是从业经验不足,风险控制不严,也给用户带来了损失。这些我不介绍。

  您刚才说的有中国特色的,我倒是觉得信息安全这个问题比较突出,为什么这么说呢?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开放的经营环境,透明的运作机制,模糊的业务边界。这些特点可以在像我们这个互联网金融当中,像网络微贷、P2P、众筹、网上直销银行都有体现。

  但是我们从2014年上半年可以看出,随着这些业务的发展,我们现在出现了很多的风险事件,上半年就有携程泄露门,二维码支付欺诈等,这些问题给我们发展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尤其是我们现在这样一个互联网企业做金融业务,他们在这一块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我有一个朋友,他说他有一个客户,说一个互联网金融公司6、7个成员搞业务的大有人在,业务先行,基础放后再说。

  第二个,我想说的就是要构建一个普遍的互联网身份认证体系和征信体系。在这一块,由于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属性,像网络贷款,P2P、众筹,这一系列问题带来的根源就是对于对方交易方身份的真实性和这个信任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第二块我想说的是数据安全,现在都讲大数据,都讲互联网金融,海量的数据在产生的过程当中,如果是发生信息泄露、非法添加、恶意篡改,都会使各方蒙受损失,甚至会给我国的金融经济体系带来致命性的打击。这一块搞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在这方面意识不是很强,但是我们的银行确实做得非常好,主管部门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和规章制度对我们的保护制度,包括等级保护制度,大型商业银行在信息安全的投入占到整个IT投入的30%以上,我相信很多互联网企业是做不到的,先把业务搭起来再说。

  还有一点就是电子凭据,互联网金融很多是基于互联网,传统的纸质肯定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的需要了。以在线供应链金融为例,合同、订单、仓单都需要电子化,但是在这一块,很多的地方可能都没有一个法律的保护,可能有很多做得大的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数字签名的解决方案,用电子签名法来保证它。但是在这里还有一些较细的明确的制度如何来处理纠纷,这一块还是有缺失的。所以我就讲这三点。

  张行:这两个论点我讲一个小插曲,去年的今天,陆家嘴论坛(官方站)6月29号,我们跟上海市政府承办了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后来名字改成了金融互联网的发展,当时就因为有两派认为,咱们现在新兴的模式应该是互联网金融,也有人说应该叫金融互联网。但是当时我觉得名字并不重要,其实是要在这里发挥各自的优势。

  首先互联网企业做金融,真的是能把体验做到极致。而我们做金融的银行,他在于风险控制、管理水平方面能做得很好。所以,现在有很多互联网的一些企业做的理财产品也好,收益高,但是也有招商银行(600036,股吧)收益率也能够受到社会的青睐,所以我觉得发挥各自的优势。

  但是从我个人来讲,那时候一个叫颠覆论,一个叫融合论,我个人来讲,我认为融合是主流。因为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作为信息安全服务提供方服务了这么多银行,现在用电子银行的281家银行里面有274家银行用的是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电子认证服务和信息认证服务,所以我们也应该是互联网金融的参与方。

  另外,刚才我也说了一下,我们还有一个支付公司专门做对公业务这一块。在我们和银行,因为它也算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环节,我们在和金融机构、银行合作当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应该是合作,不可能去颠覆。吴晓灵院长还有董文标董事长说了,他们觉得互联网金融最大改变的是人的观念理念,但是对于金融的本质是不可能改变的。

  张行:关于监管这块,我觉得中国有句老话,说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不过监管过严是容易扼杀创新,但是,监管过松事故和风险又频发,关键就是怎么把握好监管这个尺度的问题。

  其实刚才两位也是非常赞成监管,所以,我觉得监管应该是有帮助的。作为我们银行来讲,风险意识是天天在里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讲,不是所有的都有这个问题,在运作过程当中,其实刚才我也讲了一些例子,不管是从IT基础设施到风险控制方面,有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做得不是很好,所以说适当的政策监管和指导对他们有帮助,帮他们建立风险意识,建立风控安全保护体系,都是有好处的。

  张行:这四个方面你说哪个最难把握好这个平衡,哪个最容易把握好这个平衡,我不敢妄加断论。我说一下P2P,从P2P的诞生一直到后面衍生的各种模式,一直在不断的靠近政策的红线,每一次都是这样。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在创新的过程当中,当然也在不断的去降低它的风险,比如说像一些P2P的平台,他们引入了一些风险释缓的工具,像担保、保险(放心保),但这些也不能完全的平衡好了,为什么呢?现在又引入了系统的复杂性,同时又降低了自己的收益。

  第三,就是现在为了降低风险,又引入了一个新的资金、账户、系统的第三方托管,现在不是好多找银行和第三方托管吗?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没有完全的解决好这个风险和安全之间的平衡,只是说最大限度的降低了。

  张行:再补充一句,现在我看了一下做P2P做得比较好的,大部分不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他们在刚开始起步的时候是质押抵押。

  张行:另外一块,他们现在一开始做信用贷,风险急剧上升,所以大数据真的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包括我们的征信体系。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8亿人纳入征信体系只是一个开始


网络 2013-12-14 13:25: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