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城市打拼的普通家庭来说,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想要购买一套舒适的住房,真的很不容易。不过在理财师的眼中,在有一定资产基础的情况下,制定一套合理的理财计划,买房梦并非遥不可及。近日,本报“百姓理 ...
对于在城市打拼的普通家庭来说,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想要购买一套舒适的住房,真的很不容易。不过在理财师的眼中,在有一定资产基础的情况下,制定一套合理的理财计划,买房梦并非遥不可及。近日,本报“百姓理财”栏目热线接到了市民张先生的电话,随着宝宝的出生,原本45平方米的小房子已经难以满足家庭的需要,为此,理财师为他“私人订制”了一套小房换大房的理财方案。
财富现状
市民张先生是一位国企员工,妻子李女士在私企工作,两人每月收入合计7500元。目前,两人共有17万元银行定期存款。
由于二人结婚时,事业都属于起步阶段,于是贷款买了一套总价27万元的房子,当时,贷款15万元,每月还贷1600元左右,目前还剩4年零5个月还清。现在这套位于台东的房子面积在45平方米左右,市值43万元。
理财目标
张先生和爱人李女士结婚5年,在2013年6月有了自己的小宝宝。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45平方米的温馨小窝开始渐渐显得局促了起来,二人便生出了换房的打算。而考虑到日后孩子上学的问题,张先生希望能购买一套学区房。
此外,除了单位缴纳的五险一金外,目前张先生夫妻两人并无其他保险保障,因此,张先生希望理财师在保险方面给予他建议。
理财师分析
换房问题好解决,理财意识需提高
针对张先生夫妻俩的情况,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李沧果园路储蓄所理财师吴茜认为,客户的主要理财目标是换房,那么,不妨先分析一下在目前的资产情况下,张先生换房的可行性。
上个月,张先生和李女士看上了一套65平方米的两居学区房,价值72万元。而45平方米的小房子目前市值为43万元,如果卖掉房产,则需要提前还贷,一次性支付银行9万元左右,这样二人手中还剩下34万元左右。同时,原来的小房子卖掉后,张先生夫妻俩名下再无其他房产,购买新房时,可以享受公积金贷款首套房的贷款政策,首付按30%计算,为21.6万元,目前的资产就能轻松搞定。
而如果选择第二套方案,将原本带精装修的房子出租,每月房租为1900元,能够覆盖目前每月1600元的贷款。在小房子的按揭结束后,也可以用作补充购买新房的月供。不过,在首付款方面,由于名下已经有目前的小房产,因此购买的新房只能作为二套房计算,首付60%需要43.2万元,而目前两人的存款仅有17万元,还有26.2万元的缺口无法弥补,因此吴茜建议张先生采取第一套方案。
除此之外,吴茜也对张先生目前的资产分布情况做了分析,她认为,二人收入合计7500元/月,包含房贷月支出约3600元,储蓄比率在50%以上,这说明张先生的储蓄意识和节约意识是比较强的。不过除了定期存款和自住性房产,张先生暂时并没有配置任何投资性金融资产,明显缺乏理财意识。另外,在家庭保障方面,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张先生夫妻二人,仅有单位五险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加大保险的投保力度,降低家庭风险敞口,小孩及老人也要做好保险的补充。
理财建议
改变只有定期存款的理财方式
根据计算,张先生购置新房按揭贷款为50.4万元,30年期,贷款利率按4.5%计算,月供款约2600元。按照目前的家庭消费情况,每月结余资金就可以覆盖,不过随着宝宝的成长,日常开支也会大幅度提升,因此,吴茜建议,首先要留足可供3个月至6个月家庭使用的紧急备用金,以应对不时之需。
经调整后,张先生家庭月总支出约6000元(包含房贷),考虑到小孩与老人的需要,建议留5万元作为紧急备用金,形式可以是货币基金。
目前,张先生家庭的流动性资产和自用性资产比例过高,而可以产生理财收入的投资性资产为零,导致张先生家庭工作收入即是全部收入来源,一旦工作出现问题,就相当于切断了全部收入来源。建议张先生学会使用适合的理财工具,将17万元定期存款拿出75%,投资于货币市场产品,保持安全和流动性的同时,还可获得高于一年定期存款利息的收益,实现强制储蓄、有效增值的目的。25%资金建议投资于医药、环保、电子信息、传媒等行业的股票型基金或者中小创业板指数基金做结构性行情,以获得超预期收益,提示注意风险控制,及时进行获利了结操作。由于张先生平时工作繁忙,建议他可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自助终端等便捷渠道进行投资操作。
而在家庭保障方面,吴茜建议夫妻二人分别购买保额为30万元和20万元左右的定期寿险,附加重大疾病保险,共年缴保费3000元左右。另外,张先生的孩子已经1岁多了,可以考虑为孩子投保一个少儿综合保险,年缴保费2300元,缴费18年,不仅包括住院医疗报销、重大疾病保险、意外险等,还包括未来孩子上大学、就业等一笔赞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