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将发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送审稿)》文件,由国家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编制完成,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原则通过。至2017年,将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 ...
近期将发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送审稿)》文件,由国家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编制完成,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原则通过。至2017年,将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专家认为,信用体系建立之后将可发展诚信经济和契约经济,这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5月6日《南方日报》报道)
信用建设不仅能带来物质增量、财富增量,由此带来的和谐增量、正能量增量、正气感的增加,以及人际温暖,更值得骄傲和自豪,值得大书特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这个地方的人,处处都将坚守信用当做了一种常态化的社会美德、行为规范。在买票、购物、交际时,当地人用童受无欺的善良、纯真、微笑,对待你,你的旅行袋丢了,有人捡到会交给公共机构,根本不会受到欺骗和欺瞒,也不用对人设防,不用忧虑和担心重重,害怕受骗,看谁都一脸质疑等,你的这个旅程肯定会因为这个诚信氛围,而变得非常轻松、简单而自在,这种满足感、幸福感,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这种快乐增量,才是推行国家信用建设体系的深远意义所在:在物质丰腴后,更要提升我们的综合形象、文化软实力,给公众打造更多的精神幸福。
有了彼此的深厚的信任,很多复杂的生活程序就会变得非常简单明了,带来清晰之美;很多混沌混杂的人际关系、精神交际,顿时变得井然有序。一句话,人以及社会有了深厚而深信不疑的信用根基,事业发展、社会规划、宏伟蓝图等,才能早日迈上“快车道”、“时代高速公路”,得到快捷发展。
为了形象说明这个问题,不妨看看这组数据:我国每年因为诚信缺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多达5855亿元人民币。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消费者不敢消费、投资者不敢投资、银行不敢放贷”的现象。《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中国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下降,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两到三成信任陌生人。是不是有点可怕!
这些还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再看看精神和生理上的不快乐,人际关系紧张不安,相互不敢信任,微笑、温暖元素匮乏,处处都是冷漠,心理机制一直处在抵制和警惕状态,熟人之间也有“话语陷阱”,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的幸福指数和快乐程度,当然也不会高。更有甚者,你的朋友圈中还常有小骗子、小混蛋等言行失信者,直接打乱你的现实和精神生活节奏。
所以,国务院全面启动征信发展,通过制度化完善、信用代码的实施,积极打造诚信社会,广大公众更要从快乐增量、幸福增量层面,认识信用体系的深远意义、未来效应,我们营造和构筑的每一片诚信的青砖蓝瓦,也是对自我幸福的无意酝酿和积蓄;我们平时的“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的坚守诚信、兑现诚信,就是对社会诚信大车的“厘米一样的推动”。人人都挖掘“快乐的诚信”、“诚信的快乐”,社会就能得到更多的快乐与和谐,成为真正的“诚信桃花源”!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