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新华社:楼市分化 地方政府救市应三思

来源:网络 2014-05-07 22:35:57

  《新华社》发表新闻评论分析,指内地楼市进入5月行情急转直下,多个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价齐跌,加上少数二三线城市接连被曝出台放松调控的新政,内地楼市「拐点」彷佛已然来了,又指当下楼市确已呈分化态势,风 ...

  《新华社》发表新闻评论分析,指内地楼市进入5月行情急转直下,多个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价齐跌,加上少数二三线城市接连被曝出台放松调控的新政,内地楼市「拐点」彷佛已然来了,又指当下楼市确已呈分化态势,风险固不可忽视,危机亦不宜扩大。

  文章指,业内主流观点坚持认为,内地楼市仍然处於可控、可为的态势,业界的主流做法亦与「楼市雪崩」论相去甚远,又引述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楼市崩溃说法是危言耸听,不能因为现在一些具体的下调案例,就指房价会普遍「大跳水」,出现断崖式的崩盘局面。正常的市场是要允许价格波动的,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市场风险。此前,房地产市场一直是个单边市,现在出现市场分化,正好是一个矫正的契机。

  文章指,眼下铜陵、南宁、无锡、天津滨海新区等地或放松调控,或采取部分刺激举措的行为,仍是高度敏感,备受关注,且无一例外地被市场解读为「救市」讯号。专家认为,政府放松对市场的管制,本身无可厚非,从楼市调控的长效机制来看,也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如果纯粹为了「救市」而出台刺激政策,则大可不必,也有悖於楼市调控的初衷。

  贾康又认为,目前所有的迹象合在一起,不必刻意针对房价去强调调控。应当强调,在市场出现分化後,地方政府应该相机抉择,让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权宜之计退出历史舞台;再跟上中长期制度建设,应能有效防止超出正常幅度的强烈大反弹。

  文章引述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市场主体,开发商无论涨价,还是减价,都属於自主的商业经营行为,正是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体现。从长远来看,以长效机制来取代限购、限贷等硬性措施是大势所趋,一些地方政府选择「救市」,应当三思慎行。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拆迁专家披露废墟致富内幕


武汉晚报 2009-12-09 15:19:26

深圳小户型领军前海楼市率先“反弹”


深圳特区报 2008-11-28 13:03:02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