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礼金账号”是信用缺失的“人情契约”

来源:网络 2014-04-28 23:16:57

  同学毕业后两年没见,初次联系就是邀请参加婚礼,甚至提供了银行账号,表示“人不到礼要到”,26日上午,合肥市民孙先生遇到这“难受”的事。五一将至,合肥市民纷纷反映,接连而至的婚礼和“份子钱”,让人吃不 ...

  同学毕业后两年没见,初次联系就是邀请参加婚礼,甚至提供了银行账号,表示“人不到礼要到”,26日上午,合肥市民孙先生遇到这“难受”的事。五一将至,合肥市民纷纷反映,接连而至的婚礼和“份子钱”,让人吃不消。(4月27日《安徽商报》)
 
  五一是婚宴“井喷”的节日,只要去赴婚宴,礼金就是一个绕不开的门槛。到底随多少礼,既能维系亲朋间的感情,又在自己经济条件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令人愁肠满结。至于结婚请柬,本是一张承载礼仪、友情和祝福的喜帖,如今却被人们视为“红色炸弹”,避之不及。尽管请客送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早已被国家明令禁止,尽管人们都被沉重的“礼单”压得喘不过气来,但人情消费却日益加重,摆阔攀比之风更是愈演愈烈。
 
  然而,一边是随礼者叫苦不迭,苦思“拆弹”怪招;一边却是结婚收礼者“应收尽收”,并为此花样百出。比如,为了保证“人不到礼要到”,一位结婚者居然给不能到场的同学发去了收礼的银行账号,令人哭笑不得。可以说,“礼金账号”的横空出世,是畸形人情消费现象的真实写照。殊不知,“礼金账号”不仅让婚俗和礼仪变了味道,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信用缺失的“人情契约”。虽然,目前“礼金账号”仅是个案,尚未形成一种气候,但这正好反衬出了人们深陷于人情消费中不能自拔。可见,一个“礼金账号”,折射出了千万“礼奴”的现实困境。
 
  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主义文化的大行其道,是催生“礼金账号”主要原因之一,而消费文化背后的“面子文化”,恐怕是一个重要动因。我们中的许多人之所以沦为人情消费的“礼奴”,恰恰是因为那些本应纯净、淳朴、雅趣的民俗和礼仪,被庸俗而功利的现实俘获和“奴化”了。以前有句话叫“礼轻情义重”,现在却变成了“礼多人不怪,礼重不压身”,风气一日不改,“礼奴”一日不得解脱。
 
  因此,与其苦思“拆弹”损招,或祭出“礼金账号”,不如转变人情消费观念。虽然办婚宴、送贺礼自古有之,但是讲究的是个“情”字,主要是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形式更重于内容。这样的送礼,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重质而不重量,回归到情感交流的本位上来。别让礼尚往来变了味道,让沉重的“礼单”,挤压出更多“礼奴”。只有保持文明节俭的优良传统,婚俗和礼仪才能得到有效传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远离物质化和功利化。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发改委召开PPP信用体系建设座谈会


鹰眼新闻网 2018-07-03 15:53:46

个人严重失信将被停贷


广东建设报(广州) 2016-03-03 07:48:59

民航旅游欲将黑名单制度对接


网络 2015-07-07 10:28:00

药企不诚信 患者怎放心


网络 2014-11-19 11:44:12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