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远的将来,曾风光无限,几乎占据中国亿万富豪半壁江山的的地产商们将会苦涩体味一句千古成语:成也萧何败萧何。 这是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一代名将韩信只是萧何手中的玩偶,他能翻手为云将韩信推到 ...
在不远的将来,曾风光无限,几乎占据中国亿万富豪半壁江山的的地产商们将会苦涩体味一句千古成语:成也萧何败萧何。
这是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一代名将韩信只是萧何手中的玩偶,他能翻手为云将韩信推到威风八面的大将军之位,也能覆手为雨将其诱杀于深宫帷帐之中。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联袂演出了现代版“韩信与萧何”故事的“辉煌”前半段,但大部分地产商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故事的下半场已经开锣。
在1990年代,赢商网房地产市场(专题阅读)化被推崇之时,官方背景的学者和媒体给百姓描绘的美好前途是:你可以像美国人那样,拥有比分配房更大、更好、更方便交易赚钱的住宅,这就是商品房与分配房最大的区别。时至今日,人们才真正地意识到这两者的根本区别:分配房的地是免费的,商品房的地是通过土地招拍挂制度将价格推到最高化的。简言之,分配房价基本就是建筑成本;而商品房时代,建筑成本只是房价的零头。
对于地方政府这个“萧何”而言,采取土地招拍挂制度似乎理直气壮。1994年,朱镕基总理主持了分税制改革,其中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65-70%的税被中央拿走,地方拿小头,层级越低拿得越少。而支出的比例一般是中央35%,省15%、市县50%。地方不满,中央就允许地方卖地来补充财政,且把房地产列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这为后来的楼市大泡沫埋下伏笔。
当萧何拿到了土地开发权后,他这时急需“韩信”。所不同的是,二千多年前的萧何是希望韩信统兵多多益善;现在的萧何是希望韩信们多多益善,将地价、房价炒的高高益善。
这些年来,“韩信们”也的确没有辜负“萧何们”的厚望,为抬高房价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从收买媒体烘托气氛,到找人连夜排队做托自卖自炒等等。他们与商业银行放贷;中央银行放水;人民币升值引国际热钱注水;萧何韩信的亲友们以及跟风炒作者一道,终于齐心协力地将中国楼市炒成了全球最大的房地产泡沫,将以百万亿元计人民币的国民财富深陷入这个黑洞中。
在这个过程中,萧何们可谓最大的赢家,大约从这个“超级大蛋糕”中切走了约2/3,获得了数以十万亿人民币的土地财政收入和灰色收入;韩信们也拿走了约1/5的财富。而被拿走的则是中国百姓过去30年的财富积累和未来20年的预期收入。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