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总交易量的整体下滑,似乎昭示着房地产市场拐点的到来。就在民众对楼旁降价促销翘首以盼的时候,住建部专家就毫不客气地往人们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他们无比坚定地断言:“房价暴跌只是妄想”,民众纷纷拍砖表示 ...
房地产总交易量的整体下滑,似乎昭示着房地产市场拐点的到来。就在民众对楼旁降价促销翘首以盼的时候,住建部专家就毫不客气地往人们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他们无比坚定地断言:“房价暴跌只是妄想”,民众纷纷拍砖表示“伤不起”。
住建部专家何以如此“自信”,主要是从房地产的刚需入手分析。专家指出,从国际上看,房价大幅下跌与城镇化率有关。当一个国家城镇化率超过60%的时候,房价大幅下跌就可能发生。美国房价波动时候城镇化率超过70%;日本房产泡沫破灭是因为城镇化率超过67%;欧洲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城镇化率超过65%。现在就中国城镇化率来看,楼市崩溃点还很远。并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城镇化进程中,这“三个1亿人”会带来住房的刚需。在这种情况下,房价暴跌只是一种妄想。
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供求关系”确实是决定房价走向的一个基本因素,但也并非唯一和最根本因素,事实上我们都清楚,商品本身固有的真实内在价值量,实际上才是决定商品价格最终高低的最根本因素。这也就是说,一件商品价格的高低,不仅只取决于外在的“供求关系”,从长远来看,更取决于它本身是否“物有所值”。一件商品在“供求关系”驱动下,即便其一时价格会严重背离其真实价值,但终究不可能长期维持。
反观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长期存在的“双重垄断”(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供应、开发商垄断住房供应)格局,以及依赖于此而形成的“土地财政依赖”、“房产暴利”、“房市炒作投机”,我们显然很难相信当前房价就是完全不含任何虚高、泡沫成分的真实价格。而在如此畸高的“房价收入比”面前,即使站在“供求关系”和“城镇化率”的角度来看,我们同样也很难断言,这样的“房价收入比”是足以长期支撑未来城镇化的“住房需求”的。要知道,2013年我国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不过区区8896元,而他们恰恰正是未来城镇化的主要人群。事实上,也正是源于这种“房价收入比”畸高的现实,“企盼房价下降”才会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舆情民意、民生向往。
房价的涨落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面对扑朔迷离的房价,居民高喊“伤不起”,住建部专家的一句“妄想”更是让有购房打算的人“很受伤”。事实上房地产的暴涨和暴跌都不是利好因素。房价的涨跌都应该建立在市场规律和合理调控的基础上。让房地产产业回归理性,建立正常房价正常调控机制,不仅是民众所愿也是房地产市场乃至全国经济市场的期盼。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