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凌晨消息,雅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阿里巴巴2013年第四季度总营收30.58亿美元,同比增长66%;净利润13.63亿美元,同比增长110%。随着这份报告的公布,阿里巴巴2013年全年的财务数据都已公开。统计雅虎已经公 ...
4月16日凌晨消息,雅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阿里巴巴2013年第四季度总营收30.58亿美元,同比增长66%;净利润13.63亿美元,同比增长110%。随着这份报告的公布,阿里巴巴2013年全年的财务数据都已公开。统计雅虎已经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2013年全年总营收79.52亿美,全年净利润35.61亿美元,净利润突破200亿人民币大关,阿里巴巴在赴美上市前夕公布了一份靓丽年报,无形之中提升了阿里巴巴的“身价”。
媒体报道称,阿里巴巴集团将于近期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书,消息人士认为,阿里巴巴最快可能下周一就会提交相关文件,首次公开发行规模可能超过160亿美元,其市值或将超过1300亿美元,相當于2013年市盈率45-51倍,募集规模将超过Facebook创下新的纪录。为了赢得一个更好的身价,阿里巴巴在上市前夕动作不断,频繁在中国大陆收购公司,意在增加上市融资的筹码,不过,阿里近三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已呈明显下降趋势。阿里2011至2013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为80%、74%、65%。对于遍地真金白银的美国股市而言,马云单凭讲故事显然难以彻底打动华尔街的投资者。
华尔街的分析师认为,阿里巴巴并不像苹果公司和谷歌那样是一家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企业。阿里巴巴并没有发明创新产品,而是经常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来服务于中国快速增长的电子商务市场。阿里巴巴也并不拥有它销售的商品。该公司是一个中介平台,通过向商家收取营销和广告服务费来赚钱,而商家则得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颍而出。
在选择赴美上市之前,几乎所有分析师都认为,香港是阿里巴巴最好的选择,但同股不同权是导致马云放弃香港的主要原因。同股同权是资本市场的一项基本原则,优先股除外那个股东拥有的股份最多,就理应拥有这家公司的控制权。创始人与股东发生矛盾并非失去控制权事例很多,在香港市场的国美内斗与中国A股市场的葛文耀退休等事例均说明,创业人也存在就被资本扫地出门的可能,失去阿里巴巴的控制权也是马云最为担心的问题。
阿里巴巴与港交所的风波,引发了部分投资者要求香港当局放宽同股同权制度的呼声,对此港交所专门向机构投资者进行调查,而调查结果让市场有些意外,在港交所关于同股同权放宽的调查中,逾80%的受访者表示,香港不必修订当前上市规则。半数以上受访者表示,如果这种非常规股权结构成为普遍现象,他们将调低所有在港上市股票的估值。同样在香港市场上市的腾讯,马化腾并非是最大股东,但是依然是腾讯的控制人。同股不同权将减少企业创始人的犯错成本,但同时也损害了多数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投资者看淡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由此可见赴美上市只是马云不愿放权下的无奈选择,相比赴港上市阿里在美国市场的前景并非一番坦途。
首先很多华尔街投资者认为,阿里选择45-51倍的市盈率发行有些偏高,这也导致了近期美国科技股的集体下跌。这还不是困扰阿里上市的最大问题,阿里赴美上市最大的风险在于诚信问题与诉讼风险。大陆的消费者对于淘宝卖假货已经是习以为常,但是在美国假货问题将成为浑水一类机构和和诉讼律师眼中的“香饽饽”。
早在2005年美国国际反伪联盟便发表白皮书,指责阿里巴巴是世界各地假货供应商和批发商的汇集地,该白皮书还建议美国国会将阿里巴巴列入“特别301”黑名单。根据美国法律,美国贸易代表署每年向国会提出“特别301”报告,分三级列出美国可能采取贸易报复的国家名单。虽然近年来阿里在不断提高天猫的地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淘宝网的假货至今仍然在大肆销售,目前赴美上市的中概股面临财务造假、诚信缺失问题,而阿里巴巴上市之后,想要赢得美国投资者的信任,马云还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
马云失信并非单单只有假货二字,目前仍有很多人对于支付宝事件记忆犹新,2011年美国媒体报道称,从2010年开始,阿里巴巴集团已将外资的支付宝网络技术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了马云控股的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公司。”随后,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雅虎发表了一篇措辞严厉的声明,指责马云此前将支付宝所有权转移及分拆行为,并未得到董事会的批准。
马云偷取支付也在中国国内引发强烈反响,很多互联网人士纷纷指责马云有悖于商业本质--契约精神。一时之间支付宝股权私自转移事件,让马云多年来树立起的诚信形象消失殆尽。虽然事件已经过去多年,但是相信很多华尔街投资仍然难以忘记,身披“失信”前科加之同股不同权,相信很多投资者对于阿里的上市心里隐含着一丝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