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中外专家畅谈科学评估与科研诚信

来源:网络 2014-04-10 10:09:26

  “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社会不良行为开始涌现,科技丑闻和学术不端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严重危害了科技界的公信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今天在京举行“科学评估与科研诚信 ...

  “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社会不良行为开始涌现,科技丑闻和学术不端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严重危害了科技界的公信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今天在京举行“科学评估与科研诚信”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直言。

  科研诚信和科学道德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研讨会重点讨论科学评估在促进创新文化、科研诚信和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国际科联科学自由与责任委员会主席Leiv K.Sydnes、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以及来自中国、巴西、南非等国的科学家及科技政策研究专家参与了讨论。

  “评价机制会影响科研诚信,论文的数量导向而不是质量导向必然会造成一些不良行为,不公平的科研分配也会导致投机行为的产生。”张亚平认为,好的评价机制需要有利的科研环境,好的环境将会为好的评价标准提供保护性措施。

  张亚平说,近年来中科院的科研产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提高。在评价机制上,中科院在重大项目的评估上强调同行评议,评价重在看研究是否有显著贡献,并且体现中科院的战略地位。

  杨卫认为,关于学术生态健康的争论一直存在,最困扰中国基础研究的是诚信的缺乏,这让中国的学术声望受到伤害,并且抑制了科学的发展。“科学评估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增加学术产出,但也会导致学术生态的下滑。”

  “在过去的14年中,基金委有一些积极有效的审查措施,使科研项目申请中的不端行为下降了70%。”杨卫说。

  各国科技界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科学家如何对科研工作负责、对科技界的同行负责、对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负责。陈章良说,解决科研不端行为,需要各国科学家的努力,也需要更加密切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在智力和道义上相互支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公考作弊永不录用彰显诚信价值


济南日报(济南) 2016-09-30 09:00:05

“天价运费”背后是企业诚信的缺失


中宏网 2016-09-02 10:33:17

2.81万失信被执行人 消费行为将受限


西安晚报 2016-07-02 14:41:14

民航旅游欲将黑名单制度对接


网络 2015-07-07 10:28:00

专家:医药黑名单不能浮于表面 需对症下药


医药医疗研究网 2014-11-18 18:03:37

2014年,谁上了银行黑名单?


网络 2014-05-15 21:59:1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