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浦东金融服务局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处处长沈乃恩将走访张江一家科技型企业——上海地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随他同行的还有上海国际创投和浦东科投等几家国有创投的相关负责人。去年,在浦东金融局金融服务 ...
几天后,浦东金融服务局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处处长沈乃恩将走访张江一家科技型企业——上海地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随他同行的还有上海国际创投和浦东科投等几家国有创投的相关负责人。去年,在浦东金融局金融服务窗口的对接下,上海地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已成功从银行(行情 专区)获得了近2000万元的贷款。
“资产负债率达到一定比例时,地澳科技等科技型企业再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较大,此时如果有战略投资者进驻,企业的资产规模会扩大,从而降低资产负债率,有利于再次从银行获得授信。”沈乃恩表示,“为了让企业具有主动性,我们会推荐多家创投让企业选择。”
“投贷联动”的融资模式主要针对科技企业,即先由创投机构进行股权投资,再从商业银行以债权形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形成股权投资和银行信贷之间的联动。由于创投孵化企业一般是建立在对企业熟悉了解的背景下,因此创投进驻这一行为被商业银行视为信用担保。
据悉,今年一季度,浦东金融局还将在张江地区召开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投贷联动”会。目前与浦东金融局联系对接的PE、VC达二三十家。
多渠道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投贷联动”只是浦东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探索的融资模式之一。“小微信用贷试点”和“银政合作”同样是浦东探索的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
沈乃恩说,这两项融资模式尽管笼统地将服务对象称为“中小微企业”,但大多数是具有科技含量的中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并不限于科委认定的企业,是大科技的概念。”
其中,“小微信用贷试点”是浦东金融局与商业银行合作创新“联合审贷、批量操作”的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模式。该模式不仅让企业能迅速对接上银行,而且审贷的效率大幅提高。截至去年年底,已有471户新区小微企业申请参与该项目,其中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占60%以上。
“银政合作”则是浦东与上海银行联合开创的小微金融的“浦东模式”。2010年8月,双方签订为期三年的《浦东新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规定,浦东新区政府拨出一定资金用于小微信贷坏账风险补偿与贷款额度奖励,激励上海银行放宽小微贷款审批条款。去年7月,首批银政合作项目到期。三年间,累计服务822家新区企业,累计发放贷款338亿元。该项目被上海市政府评为2013年度上海金融创新二等奖。
为进一步扩大银政合作范围和规模,有关方面正计划推出“二期银政合作项目”,试点多银行参与的银政合作模式,目前方案已上报至区政府。
无论是“小微信用贷”还是“银政合作”,均是中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模式,那么在银根紧张时,又如何帮助科技型企业满足资金需求呢?“集合信托”或是一种出路。记者获悉,浦东新区金融局正在联合银行和担保机构筹划发行集合信托,为有需求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拓宽债务融资渠道。
建征信体系减少信息不对称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该类企业多属于轻资产公司,可抵押资产较少。据悉,为了更好地搭建平台,让银行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减少信息不对称,浦东已与央行上海总部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在浦东探索建立小微企业征信体系试验区。让地方政府及时看到央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信息,而地方政府也提供更多的银行关注但无法触及的信息,包括企业的工商年检、纳税、地方各级政府专项补贴等。筹建“小微企业征信体系试验区”,在全市乃至全国尚属首例。
“央行的征信系统记录的都是在银行贷过款的企业征信信息,而小微企业信用征信体系,整合的非财务信息不仅囊括向银行贷过款的企业,还包括贷不到款的企业信息。”沈乃恩表示,该体系建成后,将会开放给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供其为小微企业做贷前审查时查询使用。
此前,浦东已在搭建“中小微企业融资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将散落在工商、税务、各项补贴等零碎信息,整合在一个信息平台内,以降低银行的征信成本。
沈乃恩同时透露,除了搭建征信体系外,浦东金融局今年还将引导专业代理记账公司,为新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规范财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