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诚信制度”让“老赖”无处可逃

来源:网络 2014-03-05 22:47:11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强调,要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用制度管住“老赖”。(3月4日人民网)  刘奇葆说,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 ...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强调,要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用制度管住“老赖”。(3月4日人民网)

  刘奇葆说,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有害思想观念,导致一些人信用意识淡薄,诚信缺失、造假欺诈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问题。诚信建设既要抓宣传教育,更要抓制度保障。去年10月,最高法公布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万多有执行能力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人,被列入这一“黑名单”,在贷款、招投标、市场准入、高消费等方面将受到限制。这对“老赖”是一记重拳,起到了很大的威慑作用,一些“老赖”不再“躲猫猫”、“跑路”了,主动履行执行义务。我们加强诚信建设,要把制度化作为重中之重,推动有关部门和机构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建立“红黑榜”发布制度,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遍查当下各种辞海、词典,都找不到"老赖"这个词语。但在老百姓眼中,"老赖"的含义再清楚不过了,就是指那些应该还钱、有能力还钱,但却有意拖欠他人财物不还的人。百姓创造了"老赖"这个词,学者试图作出个讲究点儿的定义,其实是挺大的社会悲哀。这说明这老赖现象的确非常普遍,影响非常巨大。而在世界范围内,这种现象恐怕都是极端罕见的。数年以来,国内报道的老赖事例太多了。企业相互欠债的情况很普遍,企业欠付工资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在法律上,债务人欠债不还本属于民间争议,债权人起诉还钱、法院判决还钱、被告履行法院判决,这是解决欠钱问题的最简单方法。但现实情况绝非那么简单。听听那些辛苦讨债的民工的声音,看看那些围堵在企业门前讨要工资的职员,想想那些不惜性命而冒险索债的人们,"老赖"已从单纯的私人现象演变成为令人恐惧的社会现象。

  老赖现象极大地增加了太多社会成本。为了对付老赖,我们不得不处处小心设防。发货人担心交货后收不到钱,就委托中介机构从中转款,美其名曰"不见兔子不撒鹰";为了迫使债务人还钱,债权人还会采取各种正当或者不正当的办法逼迫债务人就范,美其名曰"先下手为强"。其实,国家财政也为老赖的行为付出了沉重代价。几年来,国家财政投入总额以万亿计的巨额资金,用来核销银行的不良资产。财政资金属于全民所有,随意动用全民财产核销银行不良资产确实应当慎之又慎。然而,如果不解决银行面临的财务危机,银行迟早会被拖垮,民众长远利益受损在所难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所要建立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它使失信者付出高昂的成本,在经济活动中,不能便利地得到贷款,不能便利地得到交易,不能便利地在市场经济中生存。这比时时刻刻盯紧其存款账户奏效得多,账户存款可以转移到他人名下,财产亦可变卖,只有信用一项一旦被列入黑名单,形成社会的约束机制与震慑力,才能釜底抽薪,为社会诚信托底。

  事实上,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运营全过程都需要法律法规支撑。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个别地方出台过关于个人征信方面的地方法规,国家层面尚没有统一的有关社会征信体系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使得构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基础薄弱。大量可以开放的信息封闭在行业主管部门手中,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因缺乏法规约束而难以协调。目前老赖名单的出台亦只是法院一家名下的“黑户”,如何在一部大法的统领下,打破信息封锁,促进区域性、行业性的征信系统全国化、网络化,按法律规范和市场需求逐渐统一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最终达到全国征信体系统一,应是下一步更重要的命题。

  要严格加强执行力,将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受到信用惩戒。让“老赖”们将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受到影响,在生意场上将寸步难行,让“老赖”无处可逃。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29种严重交通违法 今后要受到失信惩戒


都市快报 2016-12-05 07:47:00

打击电商刷单 构筑社会诚信该由谁考虑


中国经济网 2016-06-02 15:18:42

我国质量工作将健全黑名单制度


网络 2014-09-18 23:45:12

2014年,谁上了银行黑名单?


网络 2014-05-15 21:59:1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