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强调,要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用制度管住“老赖”。(3月4日人民网) 刘奇葆说,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 ...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强调,要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用制度管住“老赖”。(3月4日人民网)
刘奇葆说,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有害思想观念,导致一些人信用意识淡薄,诚信缺失、造假欺诈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问题。诚信建设既要抓宣传教育,更要抓制度保障。去年10月,最高法公布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万多有执行能力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人,被列入这一“黑名单”,在贷款、招投标、市场准入、高消费等方面将受到限制。这对“老赖”是一记重拳,起到了很大的威慑作用,一些“老赖”不再“躲猫猫”、“跑路”了,主动履行执行义务。我们加强诚信建设,要把制度化作为重中之重,推动有关部门和机构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建立“红黑榜”发布制度,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遍查当下各种辞海、词典,都找不到"老赖"这个词语。但在老百姓眼中,"老赖"的含义再清楚不过了,就是指那些应该还钱、有能力还钱,但却有意拖欠他人财物不还的人。百姓创造了"老赖"这个词,学者试图作出个讲究点儿的定义,其实是挺大的社会悲哀。这说明这老赖现象的确非常普遍,影响非常巨大。而在世界范围内,这种现象恐怕都是极端罕见的。数年以来,国内报道的老赖事例太多了。企业相互欠债的情况很普遍,企业欠付工资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在法律上,债务人欠债不还本属于民间争议,债权人起诉还钱、法院判决还钱、被告履行法院判决,这是解决欠钱问题的最简单方法。但现实情况绝非那么简单。听听那些辛苦讨债的民工的声音,看看那些围堵在企业门前讨要工资的职员,想想那些不惜性命而冒险索债的人们,"老赖"已从单纯的私人现象演变成为令人恐惧的社会现象。
老赖现象极大地增加了太多社会成本。为了对付老赖,我们不得不处处小心设防。发货人担心交货后收不到钱,就委托中介机构从中转款,美其名曰"不见兔子不撒鹰";为了迫使债务人还钱,债权人还会采取各种正当或者不正当的办法逼迫债务人就范,美其名曰"先下手为强"。其实,国家财政也为老赖的行为付出了沉重代价。几年来,国家财政投入总额以万亿计的巨额资金,用来核销银行的不良资产。财政资金属于全民所有,随意动用全民财产核销银行不良资产确实应当慎之又慎。然而,如果不解决银行面临的财务危机,银行迟早会被拖垮,民众长远利益受损在所难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所要建立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它使失信者付出高昂的成本,在经济活动中,不能便利地得到贷款,不能便利地得到交易,不能便利地在市场经济中生存。这比时时刻刻盯紧其存款账户奏效得多,账户存款可以转移到他人名下,财产亦可变卖,只有信用一项一旦被列入黑名单,形成社会的约束机制与震慑力,才能釜底抽薪,为社会诚信托底。
事实上,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运营全过程都需要法律法规支撑。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个别地方出台过关于个人征信方面的地方法规,国家层面尚没有统一的有关社会征信体系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使得构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基础薄弱。大量可以开放的信息封闭在行业主管部门手中,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因缺乏法规约束而难以协调。目前老赖名单的出台亦只是法院一家名下的“黑户”,如何在一部大法的统领下,打破信息封锁,促进区域性、行业性的征信系统全国化、网络化,按法律规范和市场需求逐渐统一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最终达到全国征信体系统一,应是下一步更重要的命题。
要严格加强执行力,将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受到信用惩戒。让“老赖”们将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受到影响,在生意场上将寸步难行,让“老赖”无处可逃。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