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消费、后付款”或者“分期0元购”分期付款,可以在京东商城平台上先“赊”购商品,用户也可以在京东的“白条专区”购买特惠商品。 从今日开始,京东商城的“京东白条”信用支付产品上线公测,这款针对网 ...
“先消费、后付款”或者“分期0元购”分期付款,可以在京东商城平台上先“赊”购商品,用户也可以在京东的“白条专区”购买特惠商品。
从今日开始,京东商城的“京东白条”信用支付产品上线公测,这款针对网购用户的产品,最高发放信用额度为1.5万元。京东认为这是“互联网行业第一款面向消费者的信用支付产品”,但在去年3月,阿里金融同样对外宣布过“信用支付”概念,据了解,目前阿里的这一产品也在内测阶段。
白条免息期为30天
据了解,今、明两天,京东开放申请首批“京东白条”公测资格,京东的用户在页面专区参与公测活动,通过在线实时的互动和评估,申请京东白条首批公测资格和白条额度。
通过对消费、金融和大数据的入分析和理解,京东对用户的消费记录、配送信息、退货信息、购物评价等数据进行风险评级,建立京东自己的信用体系,按照客户信用,“白条”用户可以获得最高1.5万元信用额度,之后可选择最长30天延期付款或者3-12个月分期付款等两种不同消费付款方式。相较于传统银行,京东白条可在一分钟内在线实时完成申请和授信过程,而服务费用为银行类似业务的一半。
本周六起,获得京东白条首批公测资格的京东会员,可在个人京东账户中激活京东白条,2月15-28日公测推广期间,使用京东白条在京东消费享受分期服务费打六折的优惠。
商报记者从京东内部获悉,京东此次的“白条服务设置免息期为30天,千分之五的标准费率,分3期就是3个月是1.5%,12期一共是6%”。
今年年初,京东CEO刘强东表示,京东未来需要三驾马车,分别是物流平台、技术平台和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领域,京东已经推出面向供应商的3分钟融资到账业务“京保贝”,成立了京东金融集团。
阿里苏宁均有试水
尽管京东提出了“京东白条”是“互联网行业第一款面向消费者的信用支付产品”,但为消费用户提供“打白条”服务在平台上先购物,京东并非第一家提出此概念的电商平台。去年3月份,阿里系就计划为平台上购物的用户提供短期“赊账”服务。
去年3月,阿里金融对外宣布,支付宝的用户可以申请“信用支付”业务,用户能获得的授信额度大小,同样以淘宝、天猫信用度为准,最低为200元,最高可达5000元,用户需要在最后还款日前还款,当时阿里金融还给出了最长38天的免息期计划。就阿里金融业务而言,此前是为卖家提供在线贷款服务,就买家方面,当时的这一计划也是首次尝试支持提前消费。
由于被业内认为该业务抢了银行信用卡份额,还有过一轮热议,但阿里方面当时强调“这和信用卡没关系,只是针对淘宝买家推出的一款消费信贷产品”。不过,商报记者昨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当时计划将较快推出的这一产品,目前仍旧在内测阶段。
“去年宣布时是计划推出,当时也在向淘宝天猫的商家招商,随后此业务处于内测阶段。”阿里小微金融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阿里在互联网金融产品上随后即推出了余额宝,余额宝内的资金可以随时提取用于购物,因此“信用支付”产品大规模推广也就显得没有那么紧迫。
与京东平台较高比例自营商品不同,阿里淘宝、天猫店铺都是商家入驻,因此商家的支持是“信用支付”是否能够被应用的关键。
据悉,阿里当时有超过百万的店铺默认开通。支付宝将向已签约商户的每笔信用支付交易收取服务费,而费率与信用卡大额一致,为1%。“从当时招商情况来看,卖家对于这种支付形式还是有较好预期的,对于商铺而言,在成本不高的前提下,他们也愿意尝试更多的支付方式。”
上述阿里金融人士对商报记者表示,“信用支付”产品目前阿里也在内测,没有最新消息公布,阿里是希望加注更多的发散创新功能给出类似产品。
除了阿里,苏宁也在去年11月小规模试水了“个人信用消费”模式,用于推广净水器、洁身器等高端小众商品,但是购买范围并不算广。
[ 相关链接 ]
“京东白条”业务不与银行合作
无论是“京东白条”,还是阿里“信用支付”都是嵌入京东和阿里业务流程的金融服务,区别于市场上的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是基于大数据优势,利用互联网金融技术在消费购物环节提升用户体验、提供金融支持的创新尝试,京东的自营模式则较容易将商品与贷款消费直接挂钩。
相比于“白条”的2C业务,去年12月,京东还上线了针对商家2B的可实现3分钟融资到账的“京保贝”业务,据京东方面透露,截至今年1月份,放贷规模已达10亿元。
当阿里金融计划推“信用支付”时,业内表示其资金来源采取与银行合作的方式,阿里巴巴提供个人信用数据,银行提供资金来源,这点与阿里为卖家提供贷款与银行广泛合作相同。但是,商报记者从京东了解到,“京东白条”业务并非与银行合作。
尽管京东的该业务仍旧也是出于“公测”阶段,没有具体的上线时间点,但有分析人士指出,京东推出“白条”服务后,如果贷款利息较低且价格优势继续保持的话,有望增加京东的销售额。对于正在上市的京东而言,这个概念有助于帮助其提高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