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邓聿文:转型时期如何建设社会信用

来源:网络 2014-01-22 20:11:02

 信用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一个人若无信,也就成为孤家寡人,失去做人的根本,所以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会塑造很多重信守诺之人。  对于信用,有多种解释,经济学所谓的信用,指的是一种建立在授信人(债权人)对受信 ...

 信用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一个人若无信,也就成为孤家寡人,失去做人的根本,所以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会塑造很多重信守诺之人。

  对于信用,有多种解释,经济学所谓的信用,指的是一种建立在授信人(债权人)对受信人(债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后者无须付现即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为中介的交易,因此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的一个必具的要素。普遍的守信行为是交易能够进行、经济能够运转的前提,也是每一个企业、商家和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这也就是信用是市场经济“基石”的含义。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信用建设做出了规划。会议通过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并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意义。从正面看,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和效率,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更好做到“放”“管”结合的必要条件。从反面看,不诚信行为,对鼓励创业就业、刺激消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都危害不少。

  一个人或一个社会要做到完全避免失信发生,不大可能,但如果人们对不讲信誉熟视无睹甚至引以为荣,则这个社会的信用机制肯定出了问题。而目前,我国就有点类似这种情况。包括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债骗贷、学术不端等在内的信用缺失现象在我国屡见不鲜,致使企业、公众和社会深受其害。

  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究信用缺失之原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农业社会,很少发生信用危机,因为农业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失信会带来后果严重,以致没有人敢轻易失信;计划经济,也不会发生信用危机,因为那是一个在经济上高度统制的社会,无信用可失;而成熟的市场经济,同样不大可能发生信用危机,因为那是一个法制完善和信用体系健全的社会,不容易失信,一旦失信,社会对失信者的惩罚将会很高。

  故信用危机,尤其是大规模的信用危机,一般只发生在社会转型期,是社会转型期的综合症和常见病。因为这个时期流动性比较大,法制和信用体系都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相当普遍;换句话说,这是个陌生人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失信的惩罚成本将很低。

  目前,我国正处于多重转型中,虽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信用交易的规模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信用交易的观念和做法也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同飞速发展的生产力水平比,信用观念和做法滞后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尖锐地显现出来。造成信用缺失的根源是多方面的,诸如道德失范、市场主体信用意识尚未建立、国有企业产权界限模糊、信用制度的建立缺乏必需的保障和救济措施等都会导致公民个人和社会不守信。

  所以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改善社会信用状况。国务院常务会议为此提出了几条意见和建议:一是政府要以身作则,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二是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消除“信息孤岛”,构建共享机制;三是用好组织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合力;四是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作为重要基础性工作,列入立法规划尽快推进实施,使信用体系建设有法可依。

  这四条措施很全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政府主导的国家来说,政府诚信在引领社会的信用方面,尤其重要,所以,信用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要抓好政府诚信。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失信严重状况,该用重典时须用重典,不能手软,以儆效尤。此外,还要加强舆论对失信现象的监督与曝光,没有无处不在的舆论监督,是很难促使信用好转的。因为人都是机会主义者。上述几方面合力,共同把中国的信用环境建设好。

  社会转型的过程也就是信用重建的过程。当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我们才能说信用建设基本完成。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


新华网 2018-11-06 16:31:25

欠钱人没有财产,就不起诉了?大错!


北京才良(杭州)律师事务所 2018-06-14 10:11:05

食品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网络 2015-05-29 00:52:29

诚信到底值多少钱?


网络 2014-10-12 23:23:25

坐轨交逃票 你的信用值多少钱?


网络 2014-07-25 12:39:25

地方债,信用评级“准”吗?


网络 2014-06-30 15:06:37

企业环境信用评级为何难亮红牌?


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4-03-27 11:07:39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