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电信诈骗为何屡屡得逞?

来源:网络 2014-01-15 17:31:10

临近春节,骗子们也开始密集“储备粮仓”。12日,上海警方证实内地知名女艺人汤唯,在上海遭遇电信诈骗,被骗走21万人民币。一连两天,包括汤唯被骗在内的多起电信诈骗案件成为了微博、微信朋友圈中的“热点”,网友 ...

临近春节,骗子们也开始密集“储备粮仓”。12日,上海警方证实内地知名女艺人汤唯,在上海遭遇电信诈骗,被骗走21万人民币。一连两天,包括汤唯被骗在内的多起电信诈骗案件成为了微博、微信朋友圈中的“热点”,网友们纷纷打起了问号:电信诈骗为何屡屡得逞,又为何屡禁不绝?

一个电话卷走一生积蓄

岁末年初,诈骗案高发。网友们除了“围观”明星被骗外,由此引发的话题更多是关心老百姓本身的“骗局”。

6日,广州市公安局通报了两起近期发生的特大电信诈骗案:该市番禺区一事主损失2700余万元,天河区一事主损失485万元。其中,前者创了广州市的被骗数额纪录。该事主在家中接到自称“公安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以事主涉嫌洗黑钱为由,要求事主分多次将相关款项存入已开通网上银行的本人账户内,并诱骗事主下载安装网络远程控制软件,然后通过网络远程控制事主的电脑进行资金转账操作,骗取事主存入指定账户的2700多万元人民币。该案警方正在侦查中。

“这些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犯罪分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编造威胁理由要求事主将资金转至 安全账户,然后将资金取走。”广州市一位基层公安相关办案人员表示。

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通报,在去年的电信诈骗涉案金额中,冒充“公检法”的涉案类诈骗金额约2.1亿元。

“一个电话就可能卷走一辈子攒出来的血汗钱, 棺材本 都搭没了。”在番禺某楼盘的社区微信群中,一位网友感叹其已赋闲在老家的伯父去年10月差点“中招”的险况。

我们为何容易上当受骗?

记者结合网民意见调查发现,这些年来,电信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从利用社保、邮局、学校到银行、医院、公检法等名义,从假借“快乐大本营”到“中国好声音”等热门电视节目工作人员的身份,实施有针对性诈骗的行为屡见不鲜。

据公安部门抽样调查统计,涉案类诈骗从被害人性别上看,女性占70%以上,从年龄上看,中老年人超过70%;从广州市的诈骗案例看,被害人仍以中老年人为主,女性占45%。

汤唯被骗事件再次让电信诈骗案件广受关注。网民们不断打出问号:“老人家上当,可以理解,怎么连见多识广的大明星也中招?”

上述的广州市基层公安相关办案人员总结认为,新型电信诈骗呈现出虚拟化、智能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新型电信诈骗存在更隐蔽的手段和更强的欺诈性”,他举例说,比如有专门人员负责诈骗网络平台技术,有专人拨打电话和群发诈骗短信,还有人负责转取赃款,形成分工明确的诈骗链条;还有的利用任意显号软件、非法改号软件、网络电话对接等技术,使拨出的号码显示出其所需任意号码,伪装更彻底。

除此之外,“与自己无关”的心理暗示,也让很多人疏于防范。“我认识的一位广州市高校的副教授,也上过当。”某网友认为,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上当不是因为知识不够广博,而是“过于自信”,麻痹大意,因而使得“换汤不换药”电信诈骗手段屡屡得逞。

电信诈骗为何屡禁不绝?

事实上,鉴于近年电信诈骗犯罪形势严峻,从公安部到地方公办部门都积极开展防范和打击诈骗违法犯罪行动。但为什么电信诈骗仍然屡禁不绝?

一方面,由于电信诈骗属于“非接触式”犯罪,环环相扣,很难留下诈骗的确凿痕迹,给警方办案带来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电信诈骗不受地域和空间限制,使得发现、跟踪和抓捕有很大难度,破案成本非常高。

“公安机关办案难度确实比较大,但此类案件屡禁不绝更直接的原因要从它的渠道上去找。”网友“atXX”是电信行业内人士,他透露,特别是不少电信诈骗是因为“随意改号”增强其隐蔽性的,而这样的方法是因为犯罪嫌疑人使用了“透传”线路。

所谓透传线路,最早是为配合特殊部门工作,对号码进行保密。目前,这项技术由国内主要通信运营商掌控,主要是为了方便部分单位进行信息群发使用。

在近期几起电信诈骗案例发生后,网友们还关心如何防骗。“骗子既然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那为什么真的国家机关就不主动发澄清短信呢?”广州市越秀区许女士说,看报道才知道公安人员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或要求转账,但像这样的常识,有关部门应该通过短信、微博等新手法广而告之。此外,一些从事金融业的网友还指出,“银行卡开户实名制的监管漏洞也为电信诈骗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网友“KaXX”说,近年来有些公司专门提供银行卡,这些公司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渠道获得大量银行卡,通过地下渠道贩卖给诈骗团伙,反复用于犯罪。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网络安全法:不得非法出售个人信息


互联网 2017-06-04 15:09:05

一图读懂开放发展


2016-03-07 21:38:14

存款“失踪” 追责莫放松


网络 2015-02-09 15:23:00

存款失踪案更需要司法介入


网络 2015-02-09 15:16: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