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全国楼市未现“开门红” 房价变稳?

来源:网络 2014-01-14 15:55:33

新华社昨日报道,今年初,北京房地产市场并未像往年一样迎来“开门红”,成交萎缩、价格平稳成为岁末年初北京楼市的主要特征。分析人士指出,新房供应有限、信贷依然紧张以及自主型商品住房预期的影响是导致楼市冷清 ...

    新华社昨日报道,今年初,北京房地产市场并未像往年一样迎来“开门红”,成交萎缩、价格平稳成为岁末年初北京楼市的主要特征。分析人士指出,新房供应有限、信贷依然紧张以及自主型商品住房预期的影响是导致楼市冷清的直接因素。2014年,北京楼市呈现“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与“行政干预”制约并存的局面。作为国内楼市的重要风向标,北京如此,那全国的走势如何?

    媒体评论

    【市场将比去年更加平稳】

    “除了信贷、供应等直接影响市场的诸多因素外,未来的调控方向更侧重市场化的政策基调,将对楼市健康运行起到积极的作用。”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分析师张旭还认为,如果今年政策稳定,需求得到持续释放,北京全年成交量有望维持在15万至17万套之间。

    不少专家指出,随着房地产税立法以及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启动,将会对存量房产生挤出效应。此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对于楼市中长期走势而言,可谓多重“利空”因素齐聚。今年房地产市场将比去年更加平稳。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认为,去年商品房销售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预期,今年再创新高的难度很大。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应该是一套稳定预期的政策组合,核心是建立稳定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长期坚持,就可以稳定预期,预期稳定了市场就会更显规律性。

    随着楼市调控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市场化因素将对楼市起决定作用。专家指出,由于北京楼市的特殊性,新出台行政性的调控措施以及现有政策的细化和加强可能性依然存在。

    据新华社

    【差异化调控是上策】

    事实上,过去一、二、三线城市房价的上下浮动基本上是同向变化,最近两年开始明显分化。不管是面积、销售、施工、价格,历史上的“同上同下”,现在都变成了逆向变化。反差极大的两种现象证明:“一刀切”的调控政策已不适应全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让政策真正回归地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措施才是上策。

    “市场分化趋势引发的潜在问题值得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形象地将房地产调控比喻成吃药,“如果说在过去10年,全国房地产市场都得了相同的‘热’病,那么大家可以吃一样的药。但现在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趋势,得的不是一样的病,如果再给一样的药,那就不行了。”

    在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看来,当前各地更需要加强地方对于本地楼市调控的自主权和主动性,比如部分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应该向刺激型的楼市调控方向转变,而大多数一线城市针对现在仍存的供应明显偏紧、房价上涨压力等问题,明年在“做减法”继续严格限购限贷的同时,也要注重“做加法”,加大后续住房供应。

    其实,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政府的调控思路已经开始改变并有所尝试。在一些地方出台的规定中可以看出,从过去的“一刀切”,变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调控政策,强调“谁的孩子谁抱走”。比如,去年9月郑州率先对调控加码,10月深圳、北京分别出台“深八条”、“京七条”,11月上海和广州分别出台“沪七条”和“穗五条”,随后部分二线城市也在11月底扎堆出台调控措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表示,要强调调控的针对性。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更加注重分类指导。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从严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和住房限购政策。房价开始下跌的城市,要注重消化存量,控制新开发总量。

    据人民日报

    【未来楼市或减速运行】

    1月末为春节假期,长假前后成交活跃度会有所下降。同时,这种异动可能导致房价从高速上涨的状态中回落,但并不意味着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反转。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也强调,虽然当前房价涨幅处于高位,但涨幅即将见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价格同比平均上涨9.62%,涨幅创2013年新高,且北上广深四城市的同比涨幅连续三个月超过20%,为有统计以来首次出现。

    但与此同时,土地市场交易情况却相当火爆,1月以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均有大宗土地供应和交易,且土地交易价格高企。中原地产认为,土地交易量的回升,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热点城市的市场供需压力,高企的土地价格仍将对房价产生支撑。

    “2014年房价涨幅放缓已经成为市场共识。”上述机构的分析报告指出,随着土地供应的增加,以及差别化调控政策的推进,今年房地产市场的多项指标增速都将放缓,未来楼市将可能进入“减速”运行的阶段。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一张图解读央行房贷新政


网络 2014-10-19 23:24:11

节水抗旱 保利云南置业在行动


新浪乐居云南站 2012-02-29 17:39:02

恒大全国八五折优惠 楼价多米诺骨牌或推倒


广州日报大洋网 2010-05-20 15:37:13

二套房贷首付提高至50% 靠谱?


云南信息报 2009-12-24 00:26:3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