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简述: 2013年11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网站的货币政策工具栏目新增一项“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SLF)”,首次披露了自2013年1~9月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和6~9月常备借贷便利余额状况 ...
观点简述:
2013年11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网站的货币政策工具栏目新增一项“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SLF)”,首次披露了自2013年1~9月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和6~9月常备借贷便利余额状况。
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创设的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1~3月的大额流动性需求。与之前的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具有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等特点,能够更好的满足商业银行个性化的大额短期资金需求。
常备借贷便利稳定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预期,从而有效规避由个别银行流动性紧张导致整个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波动的风险。与此同时,常备借贷便利具有“一对一”针对性强的特点,央行的主导地位能够更好地引领商业银行调整业务结构,将贷款更多的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领域,同时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增强经营的稳健性。
常备借贷便利是央行调节银行业短期流动性的常规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更好的满足商业银行个性化的大额短期资金需求
2013年11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网站的货币政策工具栏目新增一项“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Lending Facility,SLF)”,同时披露了自2013年1~9月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和6~9月常备借贷便利余额状况。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借鉴国际经验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主要功能是满足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1~3月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贷款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从今年1~9月的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规模变化情况来看,常备借贷便利6月份一推出,规模就升至其他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同一数量级,成为央行重要的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图1:2013年1-9月央行部分货币政策工具规模变化情况(亿元)
资料来源:Wind资讯,中债资信整理
与央行其他几种调节短期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常备借贷便利能够更好的满足商业银行个性化的大额短期资金需求。首先,常备借贷便利一般覆盖全部存款金融机构,覆盖范围广。从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主要覆盖了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其次,常备借贷便利由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主动发起申请,并且由申请银行与央行进行“一对一”交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更好的满足不同商业银行个性化的流动性需求。最后,从期限来看,常备借贷便利的期限明显长于逆回购,能够满足商业银行较长期限的资金需求。
表1:央行常用的调节短期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对比
回购交易 | 央行认可的48家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 | 以7天、14天、28天期居多 | 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由一级交易商每周一、周三向央行申报正逆回购需求,央行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操作内容,采取利率招标的方式进行。 |
央票 | 央行认可的48家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 | 3个月、6个月、1年、3年 | 央票(中央银行票据)即央行发行的短期债券。由一级交易商每周一、周三向央行申报央票需求,央行根据市场情况决定发行央票及其发行规模,采取利率招标的方式进行。 |
常备借贷便利 | 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 | 1~3个月 | 银行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向央行提出申请,央行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放款利率,以抵押贷款方式发放。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债资信整理
常备借贷便利稳定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预期,能够缓解由个别银行流动性紧张导致货币市场整体短期流动性波动的风险,增强了银行体系的稳健性
货币市场上会出现时点性的短期利率波动,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比如,每逢春节、端午等节假日,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现金需求,会造成商业银行短期的流动性紧张;在月末和季末,各家银行为了满足存贷比等流动性监管指标,会通过各种途径吸收存款,也会使得市场利率在短期内出现一定波动。但由于商业银行以往拆入资金相对比较容易,市场对于流动性预期没有恐慌心理,短期利率未出现飙升。
今年6月份,尽管存款准备金率一直维持在20%左右,全部金融机构的备付金余额也高出正常支付清算需求量一倍多,货币市场流动性总量并不缺乏,但由于适逢月末/季末,又出现外汇占款大幅减少、理财与自营账户之间交易受限等新的外部条件的变化,部分资本规模较小、营业网点少、存款基础弱、经营风格较为激进的中小银行出现了流动性紧张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大型商业银行拆出资金又偏谨慎,市场参与机构对于流动性预期的恐慌心理逐步加剧,引发短期利率飙升。
为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央行针对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的机构,使用了“一对一”交易的常备借贷便利,在不增加市场总体流动性的前提下,缓解了这些银行的流动性紧张局面,短期利率也逐渐回归到正常水平,从而避免了恐慌的蔓延。从未来来看,由于常备借贷便利已成为央行调节银行业短期流动性的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商业银行等参与成员对于市场流动性预期将进一步明确,类似“钱荒”的恐慌心理将得到避免,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常备借贷便利具有明确的监管导向,能够规避商业银行潜在的道德风险,同时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和调整业务结构
首先,从央行的政策导向来看,央行的流动性支持是差异化的,贷款投向符合央行监管导向、经营比较稳健的商业银行将更容易获得央行的支持。央行网站指出,“6月份,在货币市场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出现波动时,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常备借贷便利向贷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审慎要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总量和进度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差异化的支持政策在保证流动性支持的同时,还可以促使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而不是简单依赖央行的流动性支持,最大限度的避免潜在的道德风险。
其次,尽管常备借贷便利由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主动发起申请,但利率水平由央行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因此,央行在利率确定上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商业银行主动发起的常备借贷工具让央行对市场的流动性把握更为敏感,从而央行能够精准投放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回归正常水平。同时,央行还可以通过差异化的融资成本,进一步引导那些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的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和调整业务结构以符合监管导向。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