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利好征信建设 央行扩大个人信用报告查询试点

来源:网络 2013-11-11 20:41:58

  10月28日起,继江苏、四川、重庆3省市试点之后,央行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查询服务试点扩至9省份,增加北京、山东、辽宁、湖南、广西、广东6个试点省份。据记者了解,通过平台可查到三方面的信用记录:个人信用信息 ...

  10月28日起,继江苏、四川、重庆3省市试点之后,央行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查询服务试点扩至9省份,增加北京、山东、辽宁、湖南、广西、广东6个试点省份。据记者了解,通过平台可查到三方面的信用记录: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以及个人信用报告。个人信用信息提示是注册用户在个人征信系统中是否有逾期记录的提示性信息,比如是否有最近5年内的贷款、贷记卡逾期记录,以及准贷记卡透支超过60天的记录。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为注册用户提供其在个人征信系统中信贷记录、公共记录和查询记录的汇总信息。个人信用报告则涵盖明细信息,公共记录包括欠税记录、强制执行记录、民事判决记录、行政处罚记录及电信欠费记录等。当日查询,次日反馈查询结果。

  登录查询快捷方便

  在此之前,我国的个人信用报告都是通过由央行组建、征信中心维护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来查询。该数据库已运行8年,收录1800多万户企业、8亿多个人的有关信息。但事实证明,该基础数据库对于企业坏账率和征信成本的降低作用非常有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北京市分中心的统计:2007年,北京约有600余客户因出现信用偏差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异议处理,而根据正常流程,客户如发现问题一般情况下的第一步处理流程是与发现问题的商业银行沟通,商业银行解决未果才会转到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异议处理。也就是说,在商业银行核实异议的客户还要远远高于600人这个数字。

  在此背景之下,央行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查询服务的扩大试点显得备受期待。

  11月4日,记者登录上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标有“验证试用版”的页面已开通。页面中部有用户登录和用户注册两个选项备选。由于是初次登陆,记者选择了用户注册一栏,随后填写上了真实姓名、证件类型与证件号码。除此之外,选项还要求选择通过私密性问题验证或数字证书验证的方式确认身份的真实性。

  “私密性问题验证”是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和信贷交易信息设计的。比如,系统可能要求用户回答所持有信用卡的额度、个人贷款业务类型等。若未通过“私密性问题验证”,可转为“数字证书验证”确认身份的真实性。数字证书验证指个人使用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发行的电子文档来证明自己的身份。数字证书通常存储在银行发放的U盾中。当前平台采用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合作的银行或机构发放的证书来验证身份,支持70多家银行发放的U盾。这个途径之外,也可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现场查询信用信息。

  记者选择了“私密性问题验证”,在回答过一些与银行借贷相关的五个问题以后,页面直接跳转到填写基本信息这一栏,基本信息为登录名、设置密码,手机号与密码保护问题四个项目。在注册成功当日需要获得的信用信息产品一栏,记者选择了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个人信用报告这三项。注册成功后页面显示,您的注册申请已提交,系统会对您的相关信息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及激活码将于24小时后反馈到您的手机。请注意查收并于10天内登录系统进行激活,否则注册信息将失效。整个注册过程耗时五分钟。

  24小时以后,记者成功拿到了自己的信用报告,报告内容除了个人身份信息这一项基本信息以外,还分为信贷记录、公共记录、查询记录3部分。其中信贷记录包括了记者曾开通的三张中信银行(601998)信用卡的信用额度、已用额度、逾期纪录等,还有车贷与房贷这两项重要的贷款记录及其他信贷记录。公共记录则显示为记者近5年内的欠税、民事判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及电信欠费记录。查询记录则显示两年内被查询的记录。信息真实准确。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信用报告的信息将及时更新,信息的保存严格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处理。如果个人有不良贷款记录,自该不良行为或事件结束之日起在信用报告上保留不超过5年的时间。如果对查询到的信用记录有异议,可拨打客服电话申请处理,或者直接到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现场办理异议申请。

  征信系统不应由政府主导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个人的信用信息会被对方关注和提取呢?

  对此,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徐女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个人信用的提取将来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未来,凡是涉及贷款的业务,银行及相关机构都将征得个人授权的情况下,才可提取客户的个人信用。如申请商业贷款,申请房贷、车贷,申办信用卡甚至是调整信用卡额度。此外,目前一些单位招聘已把政审材料改为个人信用报告。股指期货投资者申请开户,也可能要求提供个人信用报告。也有部分房东要求租房者提供个人信用报告。

  长期关注征信业的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正伟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他告诉记者,此次央行推出互联网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对于个人了解和关注信用报告作用、提高个人信用意识以及注重个人信用建设和管理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对于整个社会诚信建设、信用体系建设以及征信行业发展也是一个利好。

  但他同时认为,此举应该尽快全国范围内展开,而不应该是局部范围内的试点。《征信业管理条例》在今年年初实施以后,个人征信业务查询就开始在各地试点与推广。事实上,央行在法规实施之前,金融系统已经实行了很多年。只不过当时查询的时候是银行系统自身可以随意查询,个人到央行也可以申请一年一次的查询。现在只不过是按照行政法规的要求,对个人开放了这个系统,个人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便捷。

  除此之外,董正伟还强调,央行此次针对个人发布的个人信用报告应该要达到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个人征信情况这样的水平,而绝不仅仅是个人与金融企业发生在催款或者借贷过程中的金融信息。还有,不仅仅是个人,包括一些企事业单位都应该对外公开其信用信息,如消费者想要购买某一企业的商品,但对企业名声较陌生,所以就需要查询这个企业的信用情况。总之,征信系统将来应该将企业、事业单位、公务员与行政机构工作人员等群体的信用情况都囊入进去。如果仅仅是针对查询公民个人信用信息的话显然有失公平。

  正如上述所言。记者注意到,按照《条例》规定,个人对本人信息享有查询、异议和投诉等权利,包括可以每年免费两次向征信机构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也就是说,个人查询自己的信用信息报告是法律所允许且赋予的权利。因此,该项试点应该尽快推广开来。

  中央财大中国银行(601988)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我国以前的征信事业由央行主导,成立了全国性的征信中心,这种做法在征信业发展起步阶段是有好处的,能使该行业在短时间内实力得到大幅提升。但长期由政府主导存在一些弊病。

  “政府从事征信业的效率并不高。在目前的征信系统下,每位公民都可以凭着自己的身份证到央行有关分支机构对个人信用报告进行查询,但是查询结果会发现,无论是谁从事什么行业,查询到的这个报告都是一页纸,包含个人基本情况介绍,有没有过违法违规的信用记录,欠没欠过银行贷款,透没透支过信用卡。这些信息明显模板化、缺乏弹性。但如果有商业性机构来做,一些贷款量大的重要客户就能得到认真仔细的分析。”他表示。

  他建议,长远来看,我国征信行业应当采取一种商业化、市场化、企业化的方式来运作,通过这种运作,多类机构进行竞争,这样才能够拿出更加全面,加工处理水平比较高的征信报告,才能够给银行等机构提供更加重要的参考。这样的话,也会使整个征信行业更加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也会提高征信业整体运行的效率。

  在未来,对个人而言,信用档案的采集和应用目前主要限于个人信贷和信用卡领域。但上海、北京等地已经开始将水电煤气缴费等信息记入信用档案。随着征信业发展,个人信用服务将在求职、租房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注重信用管理有望成为个人日常的生活习惯。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8亿人纳入征信体系只是一个开始


网络 2013-12-14 13:25: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