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北京市民热议食品安全 最关心转基因和农药残留

来源:千龙网 2013-11-10 14:33:23

近日,千龙网记者走访了相关人士,共同探讨食品安全改革问题。  市民:最关注转基因和农药残留问题  记者在北京街头随机采访了十来位市民,当记者问道对现在的食品是否放心时,多半表示不放心,其中只有一两位表 ...

    近日,千龙网记者走访了相关人士,共同探讨食品安全改革问题。

  市民:最关注转基因和农药残留问题

  记者在北京街头随机采访了十来位市民,当记者问道对现在的食品是否放心时,多半表示不放心,其中只有一两位表示还是很放心。

  市民李亚静对记者称,她对食品安全问题很不放心,“比如食品添加剂、过期食品重新包装、担心生产过程中操作不卫生等。”李亚静向记者讲述了她之前的一段经历,“大概7年前,我在家附近的超市买了过期的蛋黄派,等吃了以后才发现产品过期了,后来我就拿着东西和购物小票去找超市理论。”最后经过自己的据理力争,超市最后把钱给退了,另外还给报销了大概不到200元医药费 。

  “正好,那孩子那几天胃肠不舒服,上医院看病了,那个蛋黄派就吃了一口,我就发现过期了,就没让孩子吃。”李亚静告诉记者,“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希望监管部门严把质量关,加大惩罚力度,让老百姓吃的放心、安心!” 还有坚决反对转基因食物,她还是觉得不安全,有隐患。

  市民孙换玲告诉记者,她对食品还是很放心的,平时买食品也没有出现过什么质量问题。她告诉记者她现在最关心的是转基因和农药残留问题,“消费者也不知道听谁的了, 转基因食品到底能不能吃?是否安全?”孙换玲希望食品信息更加公开、透明、让更多人知道详情。

  “我对食品安全问题基本放心!”王玉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对儿童食品安全问题比较关心,平时会很在意,“千万不能吃一些黑名单上的食品,我在超市买的时候也会挑一些口碑较好的知名品牌。”在她看来,没有被曝光的名牌食品,都可以吃。

  “我没有经历过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顶多拉坏肚子,急性胃炎。但是我同学的孩子经历过,就是吃那奶粉得的肾结石,至今我还心有余悸呢!” 据王玉函介绍,她对原材料和食品添加剂这两块比较担心。“原材料是不是天然的、无公害的,我们不知道。另外食品制作过程中有没有添加剂,卫生是否达标,是否保证新鲜,这些都是问题。”王玉函坦言,“因为吃了会得慢性病,会死人的。”

  王玉函希望通过三中全会的召开,希望对那些无良商家加大惩罚力度,让企业的违法成本很高,甚至直接判刑,从而让他们不敢干伤害消费者的事情。

  企业:从法制层面突围 对不法行为严惩

  北京超市发总裁李燕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超市零售行业,多年来,超市发始终坚定不移地将食品安全放在经营的首位,逐步建立起了以“体系保障、制度完善、重点落实”为主要内容的长效管理机制,将食品安全落实到经营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所出售的商品质量过硬,符合《食品卫生法》要求。

  “作为零售企业,有效控制人为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就要追根溯源严把进货关。找到有实力、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供应商进行合作。”李燕川坦言,不断引进品牌供应商、名优产品供应商,持续淘汰质量不过硬,市场不认可的产品。

  同时,要管理好卖场现场制售主食、熟食、小菜等直接入口食品的联营厂商,对原材料、辅料等进货来源、质量进行定期检验备案;对制作全过程进行流程控制。努力为消费者把住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社会的大事,关系到全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政府应从法制层面进行突围,”李燕川称,对人为造成食品致毒、致病、致残、致死的企业及个人要坚决予以严惩;对监管不利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应一并予以严惩。

  专家:加快食品安全改革进程 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

  “现在是最坏的时代,却有着最好的走势。”长期关注食品领域的专家李明利先生坦言,

  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让社会舆论的关注度空前高涨,国家的监管力度在加强,企业自身加强食品安全的手段在提升,甚至连普通消费者都在自觉学习食品安全知识,这些都会让食品安全问题朝着一个更乐观的方向发展。

  “当下食品安全最严重的问题不是今天奶粉出问题,明天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这些从长远看都是临时问题,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如何预防、如何从体制上杜绝这些问题的发生。”李明利表示,我国在很多食品安全标准上存在滞后性、不健全,出口一个标准,内销一个标准,企业标准大于国家标准,这都是常有的事情。造成很多“法”形同虚设,给不良商人留下可乘之机,不能起到真正意义上的约束和惩戒作用。这才是当下食品安全最严重的问题。

  “应该说我国政府现在对食品安全问题已经非常关注和重视,在马上要召开的这次盛会上,希望能将这种关注和重视尽快落到实处,加快食品安全改革的进程,加大立法和执法的力度,为中国食品营造一个安全的发展环境。”李明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在李明利看来,靠食品经营者的“自律”来应对食品安全问题已不现实,需要国家发挥无形大手的调控作用,一方面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相关企业予以重罚,形成威慑力;另一方面也要形成鼓励规范机制,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对于遵纪守法或者有突出贡献、具有典范效应的经营者也应有相应的扶持和奖励,使正能量得到正效益,得以燎原。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民用无人机施行实名登记


互联网 2017-06-04 15:10:04

一图读懂绿色发展


2016-03-07 21:38:45

奶粉新政的微博


2015-09-12 20:40:00

中国不动产统一登记获重大突破


财新网 2013-11-22 17:10:5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