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逐步树立起企业是质量安全的主体,企业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企业要对产品质量负主要责任,是加强质量建设的问题之本、关键所在。要从根本上治理并消除质量安全问题,靠的是企业自身的行 ...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逐步树立起企业是质量安全的主体,企业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企业要对产品质量负主要责任,是加强质量建设的问题之本、关键所在。
要从根本上治理并消除质量安全问题,靠的是企业自身的行为,因为企业是产品的生产者、流通者。只有企业真正负起责任,产品质量安全才有根本保障。作为生产的主体,企业是保障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经营自主,管理自治,责任自负。生产经营企业要把履行法定义务和承担社会责任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作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更不是依靠罚款罚出来的”,我们要充分运用好信用监管的手段才能真正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才能持续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才能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充分认识信用监管对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意义
(一)是加快推进质检系统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质检部门是市场监管的重要部门,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赋予质检部门的工作职责包括要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我们认为,通过建立信用制度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就是质监部门“要切实管住管好”的重要内容。
(二)是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维护质量安全,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在促进质量发展中的能动作用。
《纲要》同时提出,要健全质量信用信息收集与发布制度。搭建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以物品编码管理为溯源手段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推动行业质量信用建设,实现银行、商务、海关、税务、工商、质检、工业、农业、保险、统计等多部门质量信用信息互通与共享。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健全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建立质量失信企业的“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加大对质量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鼓励发展质量信用服务机构,规范发展质量信用评价机构,促进质量信用产品的推广使用,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信用服务市场。
(三)是基层质监部门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不怕罚款怕曝光”,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普遍认识。对违法行为和质量问题,企业的帐算得很清楚,如果罚款,将来还能赚回来;而如果是曝光,上了媒体上了网,那企业就有可能死定了。所以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的删除网络上负面消息的公司,据说生意是很不错的。企业为什么怕曝?因为这直接影响企业的信用状况,谁愿意与一个信用不佳的企业合作呢?哪个消费者愿意购买一个质量安全经常出问题的企业的产品呢?由此可见信用状况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基层质监部门除了处罚措施,还要充分运用信用监管这一重要抓手,督促生产经营者把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二、通过加强信用制度建设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思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不久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会议强调,要推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并明确了改革的五大内容。其中第四项是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注重运用信息公示和共享等手段,将企业登记备案、年度报告、资质资格等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予以公示。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将有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的“黑名录”,向社会公布,使其“一处违规、处处受限”,从而提高企业“失信成本”。
质监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结合部门职能和工作实际,探索加强信用制度建设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方法和途径。
一是转变观念,积极作为。李克强总理强调,转变政府职能,首先要把不该管放出去,放给市场、交给社会,有的可以放给地方;同时要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严格事后监管,努力做到不该管的不管,该管的要切实管住管好。我们应该认识到企业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单纯依靠处罚是无法完全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我们就应该积极的通过市场、通过社会管理的手段,通过信用制度的建立,来督促企业产生加强质量安全的内在动力。
二是破除条块分割,实现信息共享。当前,银行、商务、海关、税务、工商、质检、工业、农业、保险、统计等各个部门均掌握大量的质量信用信息,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无法实现互通与共享,形成信息孤岛,阻碍了信息的流动和获取,也阻碍了信用体系的建设。我们应该认识到,各部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是全社会的财富,在不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情况下,只有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共享,才能发挥信用体系建设的效用,降低社会交易的成本,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
三是依托质监职能,推进信用建设。组织机构代码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法注册、依法登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颁发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代码标识。质检部门在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中大有可为。组织机构代码系统覆盖范围广泛,对申领代码单位的资质审核也有数字档案作为凭证,可以动态追溯每一个组织机构的历史发展变化。如同居民的身份证一样,组织机构代码证是组织机构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统一赋予的单位身份证。
质监部门是组织机构代码的管理机关,我们拥有庞大的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用好这个数据库,为社会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信用服务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最大限度的将数据信息向社会开放,为构建信用体系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是提高队伍素质,树立良好形象。2013年10月17日北京市政府法制办表示,为了解决目前市区两级执法部门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信息资源相对分散和封闭、不能实现共享和交流的问题,北京市行政执法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工作日前正式启动,将于明年初投入使用。新平台将进一步整合分散在多个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信息,通过共享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其他专题信息,为各部门提供统一的工作、交流平台,促进行政执法部门间的协同执法能力,提升全市行政执法工作的整体效能。信息平台将覆盖市区两级行政执法部门,实现各行政执法部门信息共享,切实提高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满足公众知情权、监督权。
北京市行政执法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对于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民生工程。特别是提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和行政处罚决定书可实现网上查询,我们认为这是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方面可以使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另一方面有利于树立政府部门的诚信形象。目前行政处罚种类多、幅度大,执法机关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往往会出现因为人情、关系、金钱等因素的干扰,执法者滥用执法权进行乱处罚;或者不同执法主体因执法经验、执法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对同一类性质的违法行为,处罚结果完全不同。这两种问题都极大地消解了政务诚信,破坏了政府的形象。作为基层质监部门,要抓住这个平台建设的机遇,使质监信息进一步走向“公开、透明”。同时,这也是对我们的干部队伍素质、执法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苦练内功,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总之,通过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来强化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从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方法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变,我们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任重而道远。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做出门头沟质监局全体干部职工的贡献!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