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性,残留在土壤、地下水中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近几年,我国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 ...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直接威胁到农产品[0.00% 资金 研报]质量安全性,残留在土壤、地下水中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近几年,我国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以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的目的,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那么,绿色防控技术到底是什么?推广遇到哪些问题?产业的前途在何方?结合北京市开展绿色防控体系建设情况,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站长周春江,就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建设的热点话题一一解答。
记者:从概念上来解读,绿色防控以绿色、生态手段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那么,我们在认识上有哪些误区?
周春江:绿色防控的概念从字面意义上不难解读,但我们一直存在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就是一说病虫害的防治、一说植保就只知道打药。随着农药的推广应用,化学农药以其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好的特点,在生产上逐渐形成了农药依赖,只要防治病虫害就打药。但是一起起毒韭菜、毒生姜事件的发生,板子都打在生产者身上也不公平,他们也无奈:病虫害这么厉害,不打药产量上不去,卖相不好价格上不去,没办法。这说明农业工作者在意识上、在生产上就离不开农药,离开农药,病虫害就不知道怎么防了,就不会种粮、种菜了。其实在农药大量推广使用以前,有很多防治方法,都是不用化学农药的,比如撒硫磺、石灰、挂艾草,都是多年来传统的病虫防治方法,植保并不是离不开化学农药。
第二个误区是很多种植户以为卖给市场的菜可以打药,自己吃的我不打药。从表面上看,农民自己吃的菜没有打农药,但有关资料显示大于70%的农药都残留在土壤、地下水当中。最近的新闻报道中,在一些滥用农药的地区、村庄,癌症率发生明显上升,这就说明滥用农药不但害人害己,更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了隐患。农药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严重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并导致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农业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农药用量越用越大,而防治效果越来越差,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记者:推进绿色防控体系建设需要做什么?什么样的理念引导?
周春江:绿色防控体系的建设,是通过绿色、生态手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本着治标治本的思路去推进。我建议用五个理念引导、推进。
第一是植保体系的理念:植保是个体系,而不是单纯的植保技术,要整体上做植保,牢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八字方针。要加大预测预报的力度,加强植物检疫和投入品源头控制,深化植保单项技术研究,将各项先进的植保技术融入到作物栽培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的植保体系的理念。
第二是源头控制的理念:这是绿色防控的核心内容。这要求种植户必须使用经过植物检疫的种源,这是源头控制的第一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育苗环节,提倡规模化的育苗,保证培育出来的种苗是无菌无毒的;在移栽定植的时候,要进行土壤消毒、棚室消毒,这样病虫的基数大大降低;两网覆盖技术,避免外来病虫源的带入。关于源头控制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必须要经过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这就是源头控制的理念。
第三是全程控制的理念:“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涵盖了农作物生产全过程。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当中,就像是一台手术,就说一个简单的消毒过程吧,它就要贯彻全程控制的理念,哪个环节消毒没有做好,都会造成患者的感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绿色防控技术同样道理要树立全程控制的理念。
第四是科学用药的理念:并不是用过农药的农产品就有毒,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同样需要使用农药,其安全与危险主要取决于施用方法,包括使用品种、施用量、施用次数、施用时间、施药器械等因素,并应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要求科学施用农药,这样农药残留就会控制在国家安全限量以内。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不仅能控制住有害生物,而且不会产生安全问题。
第五是优质优价的理念:在本世纪初期,欧洲国家的有机西红柿一公斤就卖到二十美元。为什么安全农产品,甚至有机产品价格这么贵呢?普通的防治,打药的话十块钱一亩地完全可以解决,而使用绿色防控技术一些设备、物资需要投入,环保、隔离措施都要很到位,应用生物天敌防治,肯定比用化学农药或激素要贵。成本高,卖价自然高。因此必须要倡导优质优价这个理念,只有在优价的前提下,才能够充分保证生产者利益,才能保证持续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记者:在建立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长效机制上,北京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中。对此,北京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周春江:我认为,着眼农业产业的发展,立足食品安全,要探索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要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推行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服务平台,呼唤产销之间诚信的回归。
今年,北京市植保站在全市筛选出20个基地签约成为北京市第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借助示范基地建设集中展示综合效益,使绿色安全蔬菜生产看得见、摸得着;同时,以示范基地为载体和窗口,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带动北京地区绿色植保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蔬菜的安全生产。在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实现化学农药用量整体减少60%以上,达到三个百分之百的目标:蔬菜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使用率达到10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100%,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建立产销之间的诚信机制,让消费者花钱能够买到真正的放心菜,让生产者的收益投入到安全生产上,建立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才能实现保护三种利益的目标:以安全放心的产品保护消费者利益,以优质优价保护生产者利益,以维护生态环境保护后世子孙的利益。另外,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将建立一个“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向广大市民展示绿色防控示范基地的技术措施、监管措施、基地的生产情况、基地的安全农产品等信息。对于加入到这个平台的基地,不但要加强监管,还要请媒体和市民共同监督。通过这个平台,在全社会推行”优质优价”的理念,呼唤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诚信的回归。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