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让北上广深等多地楼市着实地“火”了一把。以北京为例,在“日光盘”频出的背景下,开发商霸气尽显:在多个即将开盘的项目,要买房,除了需要验资外,买房人还必须接受一笔除房款外、从30万到 ...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让北上广深等多地楼市着实地“火”了一把。以北京为例,在“日光盘”频出的背景下,开发商霸气尽显:在多个即将开盘的项目,要买房,除了需要验资外,买房人还必须接受一笔除房款外、从30万到80万元不等的额外费用。
多地房价涨幅超两位数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一二线城市房价涨幅明显。其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18%~20%,天津等31个二线城市同比上涨7%~10%。北京在各大城市中领跑,同比涨幅为19.3%;广州上涨19%;上海上涨18.5%;深圳上涨18.4%。四个一线城市分居前四位。
而按照中国指数研究院10月1日发布的《2013年9月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报告》,9月份北京、深圳、广州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均超过了20%。更加值得玩味的是,实际交易价格可能超过了统计的涨幅。
据新华网报道,今年4月,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下发了《关于落实广州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的通知》,要求全面执行商品住宅预(销)售价格网上申报制度。原则上,旧盘的新货不能超过前一期的售价。新盘的价格不能高于所在区域去年的成交均价,中心城区2万元/平方米以上的房子严格限制网签。
但部分开发商为了规避“政府指导价”而使楼盘获得预售证,就把原本一份的住宅合同分为毛坯房与装修两部分合同,采用“双合同”卖楼,从而把超出指导价格的部分房价转移到装修费用上。也就是说广州房价的实际涨幅要比纸面上统计的数据高。
“如果没有采取这些限制网签的举措,实际涨幅将会更高。”合富置业首席市场分析师龙斌表示。广州市房协专家委员彭澎也说,限价导致的“双合同”表面上好像控制住了上涨趋势,但实际价格还是在飞速上涨,而且还提高了购房者的首付负担。
实际上,如果扣除郊区盘“拉低”的因素,广州中心六区的涨幅更加明显,大部分区域涨幅已达三成。去年9月,准备结婚的陈先生与女友在广州天河区美林湖畔购买了一套二手房,当时该二手盘的均价是1.8万元/平方米。今年9月,该盘房价已达2.3万,涨幅接近了三成。
此外,在上海,随着自贸区东风吹来,带动相关区域商品住宅价格跳涨。据浦东森兰、外高桥(600648)等自贸区周边房屋中介门店透露,9月以来这些区域一二手房价均出现大幅上涨,有的涨幅甚至高达20%。
一家机构监测数据显示,自贸区周边板块如浦东川沙、外高桥以及南汇祝桥、临港新城等区域,9月上半月新房住宅成交量同比增幅达到近3倍,外高桥板块更是猛增4倍多,远超全市同期数据。亦有业内人士表示,应警惕自贸区带来的升值空间被提前透支,并防止形成新的囤地潮和房价泡沫。
同时,在南京,国庆期间亦在上演“抢房大戏”。据扬子晚报报道,南京有5家楼盘选在长假前一天晚上抢开,有的楼盘选房甚至持续到昨日凌晨。这5家抢开盘中有3家都直接“夜光”,另有一家售出8成以上。而昨日(10月1日)江北开盘的一家商业公寓项目也卖出7成以上。
据了解,这3家抢开“夜光”的楼盘分别为江浦的中海万锦熙岸和北江锦城,以及仙林湖的保利罗兰春天。中海和保利两家大盘都把开盘时间选在了晚上10点以后,两盘加在一起共推房460套之多。其中万锦熙岸加推了200套94-107平方米房源,均价在11000元/平方米左右。
而罗兰春天则推出了260套88-132平方米房源,均价14000元/平方米。两家楼盘都吸引了大批刚需购房者,当晚便完成“夜光”。“这不是选房子,根本就是在抢房子!”当天晚上大约10点半,一位气喘吁吁赶到万锦熙岸售楼现场的先生直呼自己来晚了,“我排在第38组,没想到会选得这么快。”
需要指出的是,南京楼市目前的情况说抢房一点都不夸张。除了三家“夜光”盘外,另一家抢开的城南楼盘琥珀森林,也在当晚取得8成以上的销量。首次开盘的仙林别墅盘保利礼墅也卖出了十几套高总价的别墅。
与北上广深集体飙涨同时,一些核心二线城市也牛气冲天。厦门近年来涨势直追一线城市,8月,该市房价同比涨幅高达14.9%。谢女士去年同期在厦门集美杏林湾买的房子均价在1.2万元/平方米,如今该区域的新房已超过了1.6万元/平方米。此外,郑州、沈阳、福州的涨幅也都过了两位数。
楼市风险与各地政府的调控目标
事实上,当前一线城市商品房销售火爆,过热势头已赶上2009年,因而不少业内人士预测,调控加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呼之欲出,有消息称,由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联合起草的长效机制已研究了两年之久,很可能在年内出台,房地产税收、商品住房供给、信贷政策等内容都会涉及。
但就如股市上人们“买涨不买跌”,涨得越高买得越疯狂,楼市现在的追涨现象也愈加明显。不少消费者购房,是基于对房价上涨的预期,而房价真的会大涨吗?冲动买房的你会不会触到房价的“天花板”?
作为老百姓最大宗的消费支出,买房本应精挑细选,多方比较。但在癫狂的市场中,买房像买青菜萝卜一样随意,很多消费者的预期目标已经缩小到只求买到一套房,不挑楼层,不看户型,不问朝向,不管位置好坏。
90平方米抢不到,120平方米的也行;采光好的中间楼层不指望,一楼、顶楼也可以;买沿街的房子也打破头,什么噪音、灰尘污染,那就不算个事。“买房”变成了“抢房”,最终买到不称心房的风险也加大。而房子自住少则几年,多则十几甚至几十年,这种“不称心”难以弥补。
很显然,因为看好房价上涨,众多消费者争着不惜代价追高入市,而其不理性的购房行为也埋下了风险隐患。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房价飙涨,各地政府是“有作为的”。
今年年初,不少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公布了今年房价调控目标,大多为“房价涨幅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涨幅”。但分析人士指出,今年许多大中城市房价上涨比较明显。9月份到年底,房价很可能还将保持上涨态势,这将导致房价上涨快的城市调控目标可能完不成。
以广州为例,今年初该市制定的房价控制目标是,至少不应高于GDP的涨幅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涨幅。今年广州“两会”上,该市上述两项指标的预期分别是10%和11%。其后该市GDP目标调高到11%。若按11%的目标计算,目前该市房价涨幅已超出预期目标8个百分点,要完成控制目标几无可能。
深圳的情况也差不多。“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第四季度的价格应该会保持平稳,不会有太大变化。”龙斌分析,由于去年第四季度房价上升比较快,所以接下来四季度同比涨幅会有所回落。但即便如此,像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要完成控制目标也会很“勉强”。
同时,龙斌预计,在现有的局面下,到年底很多城市的房价控制目标将被“淡化”。“一线城市和部分核心二线城市有那么大的居住需求和庞大的住房市场,很难控制。例如广州有1500万以上的人口,通过限购、限贷、限价尚且控制不住,可见刚性需求有多大。”
此外,彭澎则认为,即便完不成房价控制目标,对地方政府来说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可能就是找个官员谈个话就完了,问责程度不足以震慑地方。而且房价是因为地价,所以如果住建部约谈的话,国土部是不是也要约谈呢?”彭澎说,现在缺乏一个有效的问责追究机制,即“如果我实现不了,该怎么办?”
在龙斌看来,一年公布一个房价调控目标不尽合理,是一种短期的行为。“房价不是一年可以调控出来的,因为从土地供应到房屋,到二手市场,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龙斌说,房产调控的重点不应放在一年一度的房价控制目标,而应放在如何解决中长期的平稳发展,解决供求平衡,解决各个阶层的居住需求。